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聯合報記者認為當前「肺癌篩檢」的爭議,已造成資訊的混淆,希望我進一步說明。
最先我要說明的是,我文中所提台灣癌症發生率每十萬人 有30.6人,這個數據來自國際衛生組織(WHO GLOBOCAN 2012)的正式公告(見附圖)。所以,不論是台大的4%,何飛鵬先生公司員工的6.2%或高雄榮總肺癌篩檢的1.4%,都不盡合理,我認為這是小樣本所造成的誤差,還有一個可能是病理切片判讀時,癌症的定義太寬鬆(也就是下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三弊之二,把不處理也不影響生命的肺病變,定義為癌症)。
我完全同意要有「台灣人自己的數據」的建議,只是,目前我能 引用的是WHO的數據,根據該數據,台灣肺癌的發生率並不比多數歐美國家高,而且,國際公衛學者都認為90%的肺癌與吸煙相關,我不否認台灣還有燒香與機 車等空氣污染的問題,但是,台灣人的肺癌是不是真的不一樣,目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研究證據。在倡導大數據精準醫療的今天,做為一個癌症醫療工作者,我殷切期待台灣的醫界龍頭台大帶領台灣醫界完成此研究,來制定真正對國人有用的肺癌篩檢政策。
國際醫界在訂定任何醫療準則時,都有可驗證的科學證據做後盾。在美國疾病管制局網站上,除了用精準的語言明白列出適合做肺癌篩檢族群的條件外,同時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三弊:
(一)篩檢可能出現偽陽性的結果,而導致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或手術,因而造成傷害。
(二)也可能發現不必處理也不影響生命的肺病變,就是所謂的過度診斷,造成過度治療。
(三)重覆的電腦斷層掃描反而可能使原本健康的人致癌(因為篩檢須年年做)。
我個人深深感到遺憾的是,在還沒有做嚴謹的本土研究,證實台灣的肺癌跟國際上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以前,台大只是根據幾個小樣本,只看到身邊發生的事,就去改變全世界癌醫界經過數十年的研究、開過無數研討會才達到共識的肺癌篩檢準則,還大力鼓吹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接受昂貴的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極可能因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及不必要的傷害(雖然做電腦斷層是自費,但後續的侵入性檢查或不一定必要的手術,連帶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則是要健保負擔。而且,台灣醫界很少揭露這些併發症的資訊)。這樣的做法並不符合實證醫學的精神,也不是負責任的行為,因為科學不能一廂情願。
衆所周知,病醫之間資訊是不對等的。負責任的醫師應將任何檢查與治療的利弊得失完全揭露,民眾才能根據完整的資訊做明智的抉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