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要長壽更要健康
【聯合報╱葉金川】
近日衛生署發布民國101年平均壽命和十大死因,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達79.5歲,男76.2歲,女83.0歲。
台灣均壽 超過美國
台灣在健保後平均壽命成長,表現亮眼,這數字比起健保開辦時,增加了4.5歲。目前台灣已經超過美國(2011年,79.2歲)、葡萄牙等已開發國家,與歐美加澳紐等先進國家也相去不多。
但是要再大幅提高平均壽命,卻是不切實際的目標。瑞典和北歐國家,平均壽命到80歲後,壽命增加速度就趨緩。而長壽在日本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負擔,不再是國家幸福強盛的象徵,學者沒人敢再提長壽的目標,只能提人口老化的因應對策。
追求延續生命,不應再是唯一的目標,健康、生活品質、生活價值必須同時重視。國家衛生目標應是讓人民有健康的生命、有活力的生活才有意義。
老化死亡 及早面對
但品質、價值是主觀抽象的,不易測量評比,也不易操作改進。比較務實的做法恐怕是認識身體機能退化是自然的過程,老化死亡是人生必要的一部分,面對老化死亡比勉強拖延生命更為重要。
2012年全年台灣死亡人數15.4萬人,但年齡別死亡數是極端偏右的曲線,兒童死亡占1%,青少年死亡也占1%,其他死亡人數的98%是壯年、中老年人和老年人,其中老年人占90%以上。
嬰兒死亡832人,主要死因是先天疾病、周產期呼吸窘迫,兒童、少年死亡574人,主要死因是事故傷害、腫瘤、先天疾病,青少年死亡1410人,主要死因是事故傷害(交通、溺水)、腫瘤。
兒童醫療目前要改善的是品質問題,是軟體的問題,不是兒童醫院數目或是硬體病床的問題。政府應將資源放在跟每位小孩都相關的兒童健檢、生長發育、心智發展、篩檢早療以及兒童醫學相關的基礎研究。
預防愛滋 加強教育
每年有近2000名HIV新感染個案,其中許多是青少年。愛滋病也首次成為青少年的十大死因之一。
現在國家每年要花費30億元治療愛滋病人,這項經費已占疾管局每年經費40%以上,嚴重排擠其他傳染疾病的防治及疫苗施打經費。如果不籌措足夠的愛滋病預防教育經費,問題只會惡性循環、日益嚴重。
此外,癌症已連續30年高居10大死因之首,健保局每年要花費千億以上經費治療癌症病人,但所治療的病人多是晚期。
台灣癌症存活率不如先進國家,就是因為癌症篩檢經費不足,因此,有公衛學者曾經嚴厲的批評,台灣雖然是健保醫療大國,卻也是預防保健的侏儒。
雖然衛生署嚴格管制大型醫院病床的擴充,但是大型醫院改弦易轍,積極收購或整併區域內的中小醫院,並增加整體醫院集團的病床數。
長照保險 盡早實施
台灣恐怕是醫療先進國家中唯一仍大幅度擴增病床數的國家。病床數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需要照顧的老人愈來愈多,並以拖延住院日或流浪於各醫院間占用急性病床。
解決之道恐怕是必須盡快實施長期照護保險,並嚴格管控急性病床總數。
從死亡年齡中位數來看,腦血管疾病死亡中位數79歲,是所有死因中最高的,依次為心血管疾病,78歲,糖尿病,76歲。腦血管、心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還有改善空間。
相對的,癌症死亡年齡中位數只有69歲,事故傷害死亡年齡中位數55歲,預防保健的重點應該放在事故傷害防制以及癌症篩檢。
老人心理 更需照顧
老化社會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老人憂鬱症以及老人自殺的問題日益嚴重,新成立的衛生部心理健康司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憂鬱症的預防以及自殺防治工作。
心理健康司的另外一項工作重點應該是與社會司合作,共同協助老人創造生活價值。
新一代戰後嬰兒潮老人是受過教育、存有累積財富、退休後仍可以積極貢獻生產力及經濟力的一群。如何去開發這些老人的人力資源及經濟活動,以維持社會的動力、創造老人的生命價值,應該是未來衛生福利工作的重點。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衛生署前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葉金川
前衛生署長、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葉金川/老了就會衰弱?你一定要知道的老而不衰秘訣
葉金川/明日台灣 衰老的國度如何逆轉
葉金川/讓人生沒缺憾的12件事
葉金川/三代健保若採家戶總所得 加倍不公平
葉金川/防制酒駕 試試酒品健康捐!
葉金川/台灣醫療改革 從價值觀開始
葉金川/超高齡社會的年輕銀髮族
葉金川/人力不足 醫界真的五大皆空?
葉金川/菸捐應補助中低收入戶健保費
葉金川/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葉金川/二代健保雖開跑 財務改革功虧一簣
葉金川/「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
葉金川/健保應買健康 不光買醫療!
葉金川/健保是保險,不是福利
葉金川/受刑人的健康權
葉金川/淡定看待H7N9
葉金川/漲部分負擔 恐影響弱勢就醫
葉金川/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葉金川/開放6家兒童醫院 再三思!
葉金川/處理食安危機 不必誇大、炒作
葉金川/標準化方式 推動國際災難醫療
葉金川/取消醫院分級 避免一頭獨大
葉金川/我在美參議院 分享台灣健保
葉金川/全民健保 必須面對的致命傷
葉金川/勉強救治末期病人 就是凌遲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