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張天鈞

張天鈞/醫學的困境

張天鈞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圖/ingimage

【聯合報╱張天鈞】

最近有同事寄了一篇文章給我,是外國有關醫學史的文章,其中有一部份很有趣,我特別摘要翻譯如下:「過去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大家不期待醫師能幫病人多少忙,因此病人也不大會責怪醫師。現在則不同,醫療的成就反而使醫師變成自己成功的俘擄。由於醫學可以克服很多嚴重的疾病,緩解病人的痛苦,反而使其目標不那麼明確,到底目的是什麼?何時應停下來?是否不管如何,都要盡量延長病人的壽命?或者它是一種服務業,不管客戶有何要求,例如整形,都要達到病人的要求?」

由於醫療糾紛日益增加,因此台灣號稱世界第一的健保,卻使得醫師愈來愈不可能回到從前。過去因治療最困難的病例得到的成就感,漸漸在消失殆盡。因為這種挑戰,可能為自己帶來麻煩。

最近我應邀至醫學新生體驗營,去對剛入學的「醫師蛋」演講。雖然他們尚未孵化,由於剛剛被錄取進過去認為很難、也很值得父母親驕傲的台大醫學系,因此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我當然也以過來人的身分,對他們勉勵一番,例如:企業家在賺錢,像水崩山;現在的公家醫師在賺錢,像烏龜爬牆壁,但成就感是別的行業所難獲得的。治好別人無能為力的病人,是最快樂的一件事,這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醫師關係到病人的生命,這也是做五大科雖然辛苦,也較可能發生醫療糾紛,但仍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原因(好比似我)。

此外,不要忘了醫師也是服務業,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第一步。穿著整齊、語調自信、充滿關懷,是讓病人感激,恆久不變的道理。對待病人要有耐心。病人叫做patient,耐心也叫做patient,因此to be patient to patient。但是照顧好別人之前要先照顧好自己。每天晚上看一點文學藝術的書;每天晚上聽一點很棒的音樂,自己快樂,也會帶給人快樂。

雖然這些話看似很有道理,我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收到史丹佛大學醫院醫師給我的信,卻讓我有點心虛。因為我照顧的一位美國人回國去了,她的醫師感謝我的轉診,並將看完病人的病例摘要寄來給我。說是摘要,卻是長篇大論,鉅細靡遺。

那麼我們到底做不做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答案是當然可以,但每次門診只能看十位病人。可是實際的情況是門診要求加號的病人很多,而且他們會說:「只增加他一位,他可以等。」

我衷心的希望,現在他們投到信封內、保管在圖書館的對自己未來當醫師的期許,在畢業時發還給他們,都能做得到。

醫療糾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