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有天中午去一家自助餐店,客人自行夾菜後拿到櫃臺結帳,此時老闆娘一一大聲問:「你要添飯嗎?」「你要加飯嗎?」「你要一碗飯嗎?」「你要白飯嗎?」我豎起耳朵,就是沒聽到:「你要飯嗎?」想必老闆娘上過寫作課,在「要」與「飯」之間努力添字修辭,氣氛熱絡,生意很好。
用字遣詞不僅可以為生活增色加分,也影響心境。一位罹患癌症的好友平靜地說:「終於知道生命是有盡頭的。」聽起來有點感傷、淒美,但很有智慧。又如:「我們一生下來,就每天走向終點。」也頗能引起共鳴,其實這些動人的詞句都是在說「人總是會死的」,但感受大不同。
名人有加持作用,多年前美國總統雷根宣布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後,醫師常告訴阿茲海默症患者:「你得的是雷根總統的病。」最近有位住在美國的朋友因血膽固醇高,醫師讓他服用冠脂妥膜衣錠(Crestor),並說「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當下他精神一振,甘心服藥。
聲調、表情、時機也很重要。小時候,吃過年夜飯,父親滿臉笑意的一句:「你過來。」我雙手接過壓歲錢,又長了一歲,真是快樂滿足。如果做錯事,母親怒容滿面,說:「你過來!」就知道要被打手心了。
那天在捷運車廂裡,我旁邊的位子剛好空出來,一位女孩坐下後,笑盈盈地對一位男孩說:「你過來嘛。」聲音輕柔,有點撒嬌,我聽了也不禁莞爾。心想,看似戀人的這對,假如在很多很多年後成了老夫老妻,一句「你過來嘛」語意之間除了關懷、擔心、呵護,應該也是帶著理所當然的味道吧。
有時,一句激勵的話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例如《人生不完美.但依然好得很》的作者之一林昭坤,在25歲那年因車禍造成頸椎骨折壓迫脊髓,導致下肢癱瘓、上肢無力,需靠輪椅代步。但一位助教對他說,看到他的潛力,只要好好訓練一定可以成桌球國手。於是他勤練兩年之後,贏得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的金牌。
近日聆聽作家韓秀女士的精彩演講,一位聽眾提問:「以韓老師寬廣的視野與豐富的人生閱歷,如何看待台灣?」
她回答,西元前8世紀的詩人荷馬,曾如此描述希臘的克里特島:從酒紅色的海中冉冉升起,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韓秀接著說:「這也是我對台灣的看法,四面環海,美麗富庶、人口眾多,讓我們一起來繼續建設台灣。」激起一片掌聲。
我們一般人不見得精通中外文學,腹中也無華麗詞藻,難以說出如此貼切動人的譬喻,但我們可以盡量看到每個人好的一面,自然會說好話、多鼓勵、少批評,偶而也別忘了稱讚一下自己,不是很暖心嗎?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