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神經醫學浩瀚無垠,讓我著迷、學會謙卑,更充滿希望:神經系統錯綜複雜,神經科學艱澀高深,難怪有些醫學生會出現「神經恐慌症」(neurophobia)。40多年前,臨床神經學的診斷儀器有限,幾乎全仰賴神經內科醫師的神經檢查、分析與判斷,因此神經內科醫師被認為很有學問,但疾病診斷出來後大都無法治療或僅能讓疾病自行復元。後來,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分子生物、基因檢測、免疫進展、藥物研發與資訊科技等新技術出現,讓神經內科的診斷與治療突飛猛進,不僅許多疾病有藥可治,如血栓溶解劑用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還發現可以治療的新疾病如自體免疫腦炎等。而且,就像神經元伸出許多突觸和其它細胞聯結,神經醫學與其他學科密切結合,延伸出神經基因、神經影像、行為神經學和神經倫理等,生機蓬勃,不可同日而語。神經內科一向吸引喜愛探索分析的優秀醫學生,如今這些年輕醫師的天地更寬廣,手上的利器更多,更能幫助病人。
加入團隊很重要:當初我選擇神經內科,除了喜歡神秘的大腦,神經內科的同仁好相處也是原因之一。神經內科範圍很廣,從腦、脊髓的中樞神經、交感神經到周圍神經以及所支配的肌肉等,每位醫師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與指導醫師,並加入優秀、友善的研究團隊,單打獨鬥是過去式,只有合作與分享才能在臨床、研究和教學上發光發熱。
大腦有代償作用,沒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腦中風或腦外傷的復元有部分是來自大腦的可塑性,即受傷部位的周圍腦細胞,甚至相對應的另一側腦細胞取代了原來受傷腦組織的作用,而得以恢復功能。如果連腦細胞的功能都能被取代,人又何嘗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還可能更高,因此在職時盡心盡力,並培養後進,之後就在一旁好好欣賞和鼓掌。
優秀的年輕醫師是資深醫師將來的健康保障:退休後,不論聚餐或旅遊,不管是老友或初識,最常見的話題是老年病痛,這個手麻腳麻,那個腰痠背痛,還有頸或腰椎滑脫、手抖、頭昏、頭痛、記性差,甚至小中風等,幾乎都是神經系統疾病,讓我感覺好像還在看門診。進入高齡,免不了會有神經系統疾病,輕症只讓生活不便,重則造成殘廢或有生命危險。因此,把年輕醫師教好,青出於藍,將來受惠的是資深醫師自己,而且很快在一、二十年就可看到成果。
我很慶幸見證了神經內科醫師從幾乎赤手空拳到具備各種新穎利器,嘉惠病患,也很高興看著神經內科從冷門變為熱門科,讓年輕醫師更能發揮長才。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劉秀枝/從衛教到醫病分享
劉秀枝/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小心別跌倒
劉秀枝/自體免疫腦炎─少見但可治療的疾病
劉秀枝/一時說不出名字:失語、失智,還是舌尖現象?
劉秀枝/幸好,是帶狀疱疹
劉秀枝/手腳不自主抽動,到底是什麼問題?
劉秀枝/遠離失智最給力三招:高教育、多動腦、終身學習
劉秀枝/善用生理時鐘節奏 活得輕鬆又健康
劉秀枝/我認識的醫師 幾乎都退休了
劉秀枝/醫師貴人哪裡找?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