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聯合報/劉秀枝】
九十歲的獨居老太太,罹患多種慢性病,行動不便,平常由外籍幫傭照顧。老太太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就業並定居,很少回台。60歲的女兒在台灣成家立業,住家離老太太約半小時車程,幾乎天天去探望母親,並打點所有事宜,也歡喜甘願。
老太太近年來思念兒子,叨唸著兒子都退休了,為什麼還不回來看她?她覺得虛弱無力,擔心兒子再不回來可能會見不到她了!可是當兒子打電話回來時,老太太卻不跟兒子提起這個心思,反而是要女兒轉達。最近女兒需要出國一周,請兒子暫時回來,可是兒子卻因剛好要去照顧自己的孫子而無暇回台,女兒很煩惱,能放心出國嗎?
聽起來很熟悉,是目前台灣很多家庭遇到的難題:「年邁的雙親由誰照顧?如何照顧?為什麼受寵的是兒子,但父母卻常是女兒在照顧?住在國外的子女是否也該分擔責任?」
當然每家的情況不同,也有不少孝順的兒女以及兄友弟恭的手足情。例如有位70多歲的朋友小腦出血導致昏迷,經手術後甦醒但行動不便,她的兒子辭掉工作專心陪伴母親做復健。一位醫師的父親重病,他把診所暫停,積極幫忙照護父親,後來父親雖然往生,但至少他心中無憾。
有對60多歲的退休夫妻照顧重度失智的母親,三年不敢出國,直到母親往生,才心無罣礙的出國旅遊,做到了「父母在,不遠遊」。一位住在美國的好友,把每年的工作休假留著回來台灣與80多歲的母親作伴,好讓平常照顧母親的大姊也能喘息一下。
定居國外的子女當初出國時,父母還勇健,為了讓子女專心在國外打拚,常報喜不報憂,有事也是留在台灣的子女就近處理。日子久了,會讓國外的子女覺得父母好像都沒什麼問題,自己不用負擔責任,甚至產生疏離感。有些子女對生病的雙親會產生焦慮甚至罪惡感,而不斷打電話指揮台灣的家人,讓照顧的人忙得團團轉,等他們自己回來照顧幾天,才知道照顧的辛苦。
台灣有句諺語「父母疼子長流水,無時停;子想父母樹尾風,有時陣」,父母與子女的愛和付出真是不成比例。很多父母愛子心切,常說「我將來不指望你們回報,也不會成為你們的負擔」,有些孩子還信以為真。其實親情不是單行道,恩情要回報,責任要擔起。縱使父母的經濟財力可以自足,但老了,身不由己,隨時會出狀況,且老友凋零,心情落寞,很需要子女的陪伴。
最近看了一場「桃姐」,電影裡幫傭60年的桃姐腦中風,被她帶大的單身中年男子只好把她送進安養院,但不僅負擔費用且常去探望陪伴,溫馨自然,不禁令人感慨對照顧自己的人都懂得回饋,何況是雙親呢?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
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2012/04/0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