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手腳不自主抽動,到底是什麼問題?
肌抽躍是一種突發性、快速且短暫的肌肉不自主抽動,通常小於半秒鐘。身體很多部位都可出現肌抽躍,以手腳為最常見,發作頻率通常不規則。肌抽躍可以是正常生理現象,如打噴嚏、打嗝,又如有些人在將入睡或半睡半醒時,手腳出現短暫的抽動,尤其疲勞或緊張時較易發生。
很多疾病都可以造成肌躍症,一般歸類如下:
1.本態性肌躍症(約占11%):即原因不明,但目前已找到有些可能相關的突變基因。
2.癲癇性肌躍症(17%):是指病人有癲癇症,而肌抽躍是其癲癇發作的症狀之一,例如青少年抽躍型癲癇。
3.症狀性肌躍症(72%):最常見且原因很廣泛,包括大腦本身的疾病(如感染、發炎和退化)、身體其他器官疾病所造成的腦代謝病變(如尿毒症、肝腦病變、腦缺氧)以及藥物副作用等。
肌躍症的病因如此複雜,病症輕重不同,因此正確診斷非常重要,才能對症治療,並正確地預後病程。例如庫賈氏症是由具感染力的普利昂蛋白所引起的腦病變,病人會快速失智,全身出現肌抽躍,並有外錐體、小腦或視覺辨識困難等神經症狀,腦波和腦部磁振造影有特殊變化,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療。又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有時也會出現肌抽躍,但對病人影響不大。
陳女士的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只顯示大腦輕度萎縮,腦脊髓液沒有發炎現象,腦波只有非特異性的慢波、並無癲癇發作的放電跡象,甲狀腺功能正常。陳女士雖有慢性腎臟病,但腎功能穩定。
一時找不出肌躍症的病因,醫師於是朝向藥物尋求答案,發現陳女士手術後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已5天,且劑量已針對其腎臟功能不全而減量。此抗生素的化學結構與盤尼西林等乙內醯胺類抗生素相似,能對抗各種細菌,進入人體後,經肝臟代謝,從腎臟排出。主要副作用(<5%)為腹瀉、噁心和頭痛,罕見副作用包括思睡、幻覺、肌抽躍、癲癇發作和精神混亂等。於是醫師把此抗生素停掉,幾天後陳女士的肌躍症消失,人也逐漸清醒。可見其肌躍症並非嚴重的神經疾病所造成,醫病雙方都鬆了一口氣。
很多藥物都有肌抽躍的副作用,主要是鴉片類劑、抗憂鬱症藥物、抗精神藥物和抗生素四大類,但發生的機率都很低。病人之所以服用藥物當然是因為藥效大於副作用,副作用的發生率在可接受的範圍,而且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同,所以不能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服藥,但是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症狀時,一定要仔細評估是否為藥物引起的,陳女士就是一個例子。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回到未來,與自己對話
劉秀枝/如果永遠有明天
劉秀枝/易被忽略的後循環腦中風
跑錯餐廳、記錯日期是失智前兆?名醫揭關鍵症狀
劉秀枝/突然的失憶,我失智了嗎?
劉秀枝/70歲後可以有怎樣的人生?
劉秀枝/憂心COVID-19?別忘健康生活型態這道有力防線
劉秀枝/現代銀髮族常超乎你的想像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