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由於疼痛問題如影隨形,很多人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師張之浩表示,臨床上可見年長者因關節痛,每天喝5-10瓶「止痛水」;有些患者經常頭痛,隨身帶著止痛藥,一痛就吃,每天吃好幾顆。
張之浩藥師表示,很多所謂「止痛水」就是含止痛藥的感冒藥水。他提醒,民眾服用成藥很容易自行增加劑量,但不能因疼痛未改善而自行增加服用劑量,如果服用後病情不見好轉,出現過敏反應時,需立即停服,儘快就醫,了解疼痛發生的原因。未成年的民眾也不能自行服用含有阿斯匹靈成份的藥品。
藥師指出,藥局可購買到的止痛藥簡單分成2類,通常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是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主要作用是緩解發炎症狀,且同時具止痛功能,像是阿斯匹靈或是「待克菲那」(diclofenac)都屬於這一類;乙醯胺酚則是民眾熟知的「普拿疼」成分。藥師提醒,以成人而言,乙醯胺酚每日劑量不能服用逾4000毫克。
藥師指出,從頭痛到牙痛,民眾常因疼痛問題自行購買成藥,但非經醫療診斷或正確用法而濫用藥物,是造成台灣醫療問題的主因之一。為避免重複服用止痛藥,藥師提醒,若同時看2科以上門診,應主動告知醫師。
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較易出現腸胃、肝及腎副作用,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需在醫師監督下方可服用。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