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巫瑩慧/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
美國戰後嬰兒潮人口近8千萬人,即將邁向65歲,美國國家老人局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樂齡總動員計畫(Go4Life)」 ,希望老年族群藉由運動或規律性體能活動,更有效的維護健康和增進生活福祉。(相關訊息可見:www.nia.nih.gov//Go4Life)
會推動這個計畫的原因,除了老年人口大量攀升,研究發現,老人族群從事運動或體能活動比率不高。65至74歲者,約四分之一有固定活動的習慣,但85歲以上就降到11%。同時,高齡、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也都被證實是失智症和其他老人重大疾病的危險因子。
如何落實健康老化,並為老年人,尤其慢性病或身體功能不便者,設計有吸引力和安全的運動項目,為當務之急 。
●持之以恆運動或體適能活動的好處:
1.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和部分癌症風險降低50%。
2.減緩骨質疏鬆或膝關節疼痛。
3.及早參與有研究實證的預防活動,搭配少油飲食,糖尿病風險可減少70%。
網頁中也有許多個人分享的正向小故事,例如:年齡不是問題,70幾歲的老太太,每年帶著愛犬騎腳踏車累計4千公里以上;超過74歲的阿媽組排球隊參與比賽、80歲以上還可以1周打2次冰上曲棍球。
為愛而動另人感動,如與另一半每天參加健走聯盟活動;為了陪伴年幼的孫子長大,61歲阿嬤天天勤練國標舞強身。為健康而動最實際,即使上半身功能不佳,87歲的爺爺每周練3次舉重;63歲爺爺跌斷腳筋,5年來靠走路和肌力訓練復原。
●如何安全而有效的運動,綜合國內外資料建議如下:
1.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活動:過度或過量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2.選用有實證基礎的活動或器材:運用正確知識或讓專業人員指導,更能保障健康。
3.結合生活而動:洗車、園藝、農務等,也是不錯的方式。
4.利用環境或社區資源:如學校操場、親水公園、國家公園或活動中心。
5.採多元性選擇:先固定一兩項自己有興趣的戶外活動,加上一些其他室內選項,可以不受天候、環境、夥伴等限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