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營養卻不夠 問題出在哪?
年紀漸長、齒牙動搖,咀嚼不便,味覺也變得較不靈敏,是否發現父母的進食量變少了?缺乏重要營養素,會導致肌力、骨骼流失,間接造成身體失衡跌跤等問題。如何讓父母攝取足夠均衡的營養,子女更要多費心。
年紀漸長、齒牙動搖,父母也似乎愈吃愈少。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證實,長輩因牙口及吞嚥功能變差,減少進食導致營養變少。曾有調查發現,社區長者約5%到10%營養不良或營養不均;住機構的老年人因功能更差,加上統一配餐,無法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營養不良比率可達50%。
胃口差 食物精製 營養失衡比率高
彭莉甯解釋,以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住院老人為例,患者平均85歲,因生病本就胃口不好,若容易嗆咳,東西就吃得更少,導致營養不均風險達五成。
彭莉甯感嘆,她雖身為高齡醫學科醫師,但自己爸爸也有不好的飲食習慣,例如愛煮食方便的白米飯、麵條、燒餅油條、水餃、饅頭、包子等精製澱粉,蔬菜吃太少,蛋白質又不夠,身材偏瘦也不愛運動。她雖曾苦口婆心勸說,也難動搖脾氣固執的爸爸。
蛋白質缺乏 肌少症增失能風險
彭莉甯說,老年人營養缺乏比我們想像得更嚴重,有些長輩蛋白質攝取不夠會造成老年人肌肉量下降,而肌肉量變少了,老年人容易沒力、走路易跌倒,因而增加骨折及失能風險。「想讓老爸老媽吃得營養均衡,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研究證實,乳清蛋白是肌肉適能必需胺基酸的豐富來源,補充乳清蛋白並搭配簡單的阻力訓練,能有效改善骨骼肌質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此外,彭莉甯表示,女性比男性更易有骨鬆問題,若又不愛出門活動曬太陽,會減少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進而影響鈣質吸收,因此補充鈣質及多曬曬太陽對女性非常重要。
備餐多用心 像給孩子做便當
長輩食欲衰退有許多原因,包括牙口不佳、吞嚥功能不彰、心情不好、食物質地不適合等,都會影響老年人進食的狀況。彭莉甯指出,畢竟老年人不只有牙齒鬆動,隨著年紀增加,味蕾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對食物味道的感受也會不同於年輕人。有時為了長輩身體健康,家人煮了清淡的食物,長輩又會因為不夠美味而影響食欲。有一名病人特別愛吃重口味的紅燒牛肉麵,當家人幫他準備牛肉麵時他才會把餐食吃光光,其餘沒胃口吃。對照顧者而言,要準備長輩覺得「好吃」的食物其實不簡單。
彭莉甯建議,照顧者或長輩自己備餐時,可以透過食物的香味來增加進食的欲望,如利用九層塔、薑黃、咖哩等辛香料來代替鹽巴或醬油提味。若只能吃泥狀餐食的長輩,備餐若可色彩繽紛、擺盤漂亮,而非混攪所有食材,也有助提升長輩胃口,「就像是準備給孩子的可愛便當或副食品一樣,多一點用心,長輩也能吃得開心。」
可少量多餐 增加進食量
若胃口仍然不好的銀髮族,目前市售也有含高吸收率的薑黃素及乳清蛋白的營養補充品,彭莉甯建議可用少量多餐方式來增加進食量,或把鮮奶、水果、營養補充品等當作三餐之間的點心,多多補充營養,以達每天的足夠熱量。不過消夜仍應盡量避免,不然容易起床上廁所而影響睡眠或導致胃食道逆流。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銀髮族健身房學重訓趨勢漸起 揮別弱殘形象
醫師:適當重訓有助老人減緩疼痛 降低跌倒風險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社區健康前哨站降低疾病機率 遠離長照風險
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走出診間 看見需要 社區醫療打造台灣的溫柔堡壘
外籍看護進不來!被照顧者申請長照2.0、機構入住增
78歲老婦腳底起超大水泡 家屬送醫才知是電暖器燙傷
被診斷出攝護腺肥大,包尿布外出有安全感 坦然以對人生不抱憾!
一連串生活改變與意外,被診斷阿茲海默症跟肌少症! 老老照顧 「返老還童」豁達面對
兄弟姐妹分了財產,卻不付照顧父母扶養費!我可以向他們要求分擔嗎?
長輩誤食暖暖包 失智協會籲經濟部禁白包裝加大字警語
迎接高齡社會 樂齡自立生活展示中心以各式輔具推動長者自立生活
家有牙口不好的銀髮族 營養師傳授飲食小撇步
中風該怎麼復健?5招手臂動作訓練 在家就可以自我復健
做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碩士居服員: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
家庭醫師來我家!嘉義縣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照護
張慶光/為自己的老後負責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銀髮族怕摔倒 可測肌肉量預防
高屏東獨老人數多 生活風險高
家人中風開銷要多少?他曝花費大嘆:不知這樣是在活什麼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社工師籲多愛自己一些
照顧90歲失智丈夫心累 奇美醫讓78歲的她喘口氣
長照住宿式機構少一構面不補助 陳時中:妥協空間不大
觀察站/穩住家庭 移工來源應多管齊下
人蛇集團嗅到商機…移工搶手 高價誘當黑工
印尼移工輸台大塞車 「現在要再等2到3個月」
猜你喜歡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撞球「黑寡婦」珍娜李驚傳罹患卵巢癌 剩不到一年壽命
赴高醫調查罔腰懷孕案 高市衛生局結果出爐
總統府國策顧問「崑濱伯」於老家安詳去世 享耆壽92歲
罔腰再曝「流血」引熱議! 高市衛生局今發函通知說明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健康「乳」妳所願!醫:遠離乳癌靠「三及早」!
友曝吳孟達肝癌化療虛弱無力說話 僅能手勢給反應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 衛生局明發函要求一周內陳述意見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春節腹瀉、類流感就診人次下降 陳時中透露跟這2點有關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可樂、氣泡水用二氧化碳 納食品添加物列管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影/高雄衛生局要約談「罔腰」 甚至釐清有無密醫行為
超級病態肥胖患者動刀減重 健保已開放給付
年初一的十大禁忌 你最常犯哪一項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大年初三別傻傻睏到飽 專家教你聰明開運
預防失智症趁早!21種全球認證降低罹患風險方法
陳時中證實:部分負擔會小幅提升、不影響弱勢慢箋
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需要靠兩種方法才能治標又治本!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