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長照需求,衛福部公布新修正的「物理治療所設置標準」,讓未來想專職做居家物理治療服務的物理治療師,只要承租一間辦公室開業作為「物理治療所」,即可全天走入行動不便的民眾家中,不必再承租大坪數空間置放非主要需求的治療儀器。新制不僅更省事,也有機會吸引新血投入長照的居家復健服務。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曹昭懿解釋,過去物理治療師想開業不容易,依規定其物理治療所的治療空間坪數不得小於45平方公尺,也許在鄉下承租空間很簡單,但大台北房價高昂,設治療所開銷大,難吸引物理治療師開業。
曹昭懿說,因開業不易,有熱誠提供居家物理治療的治療師,通常是私下接案,白天在醫院工作,晚上提供居家治療;若想「專職」服務,就得靠關係在醫療院所或治療所做執業登記,掛名後天天往外跑。
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鄭素芳也說,美國的居家物理治療服務就占四到五成,但台灣仍以機構為主,居家治療服務還長不出來。
依長照2.0計畫推估,屬於長照醫事人力之一的物理治療師,仍需再充實800多人。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目前領有物理治療師證照者約1萬人,但實際執業登記者只約6000人,為了吸引4000人差數回鍋開業,決議放寬設置標準,讓專職居家物理治療的治療師,只要一間不限大小的辦公室就能開業。
曹昭懿認為,因長照2.0的服務對象擴大,居家物理治療需求也隨之擴大,新制確實有市場吸引力。而且非失能的長照個案,也是有居家物理治療需求,她就碰過不少骨折或置換人工關節的老病人,依健保規定只能住院一周,但其實病人還是有復健需求。
曹昭懿說,有阿公向她抱怨,為回醫院復建,得麻煩兩個孩子,一人開車、一人攙扶他下車進醫院,阿公家又是住沒電梯的高樓層,孩子還要想辦法抬他下樓,「此時居家物理治療的幫助就很大。」鄭素芳也說,病人為復建跑醫院或住院,其實社會成本高,居家社區化確實有利減少成本開銷。
另外,新修正也開放物理治療所和其他醫事機構聯合設置。石崇良解釋,所謂的醫事機構是護理之家、職能治療所、語言治療所、呼吸治療所等,只要在同一個地址,雖然各自的稅務收入分開,但能共用掛號櫃台、同一間病例室等,概念就像「律師聯合事務所」,讓民眾能有「一站式」服務,不用到處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