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吃就嗆咳、卡喉... 輕忽吞嚥困難影響進食,甚至危及生命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一吃就嗆咳、卡喉... 輕忽吞嚥困難影響進食,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步退化,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圖/AI生成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步退化,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圖/AI生成

聽健康

00:00/00:00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日趨老化,目前65歲以上人口數逾450萬人。老化會讓身體機能逐步退化,也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一旦年長者出現吞嚥障礙,不僅影響進食與生活品質,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吞嚥復健對於改善吞嚥功能至關重要。隨著長照需求增加,無論是患者還是照顧者,都應認識吞嚥障礙,並了解吞嚥復健的重要性,確保年長者能夠安全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正常吞嚥4個階段:

1.口腔準備期:透過咀嚼、攪拌食物並混合口水,形成易吞的食團。

2.口腔期:舌頭將食團推向咽部,啟動吞嚥反射。

3.咽部期:喉部上抬、氣道關閉,食團進入食道。

4.食道期:食道蠕動,將食團送入胃部,完成吞嚥。

吞嚥4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風險。圖/蕭名彥提供
吞嚥4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風險。圖/蕭名彥提供

這4個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順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的健康風險。

吞嚥障礙發生原因

吞嚥障礙常見於年長者、腦中風患者、頭部外傷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患者。發生原因包括神經損傷導致口腔或咽喉肌肉無力,以及頭頸部腫瘤、手術或放療後結構改變。此外,長期臥床、老化,或因疾病長時間未進食導致肌肉退化,也可能引發吞嚥困難。手術或插管治療後,也很常影響吞嚥功能。

常見吞嚥障礙症狀

常見吞嚥障礙的症狀,包括進食時嗆咳、吞不乾淨、食物卡喉、難以啟動或吞嚥疼痛,甚至口水也無法順利吞嚥。若不處理,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或脫水。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影響健康。

吞嚥復健循序漸進

吞嚥復健需先找出病因,醫師透過理學檢查、內視鏡或吞嚥攝影確定診斷並評估功能缺損,再由語言治療師指導口腔與咽喉運動訓練,以及安全吞嚥技巧,搭配姿勢調整,並以水或食物進行吞嚥訓練。

飲食質地的調整同樣關鍵,要確保食物適合吞嚥,減少嗆咳機會,同時兼顧營養與水分攝取。照顧者則需掌握安全餵食技巧,控制食物量,給予足夠時間咀嚼,並提醒患者維持正確坐姿,降低嗆咳風險。

吞嚥復健雖然費時且具挑戰,但透過持續訓練與適當照護,持之以恆,搭配專業團隊的評估與治療,許多患者都能逐步改善吞嚥功能,降低併發症風險,重拾進食的樂趣,提升生活品質。

吞嚥障礙 語言治療 吞嚥功能 老化 肌肉無力 吸入性肺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