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養肌 還要有維生素D
人體肌肉在30歲達到高峰,隨後逐漸下降,中壯年時還沒什麼感覺,一旦進入老年,流失速度飛快。衰弱、行動遲緩、易跌,可能都與肌少症有關。及早保住肌肉量,是維持老年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銀髮長輩寶特瓶瓶蓋打不開、毛巾擰不乾、駝背走路緩慢等,過去大家把這些症狀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其實可能是「肌少症」影響。現在更多人了解及早保住肌肉量的重要,成為高齡社會最夯話題。
體重不變 脂肪增加、肌肉變少
什麼是肌少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在正常老化的前提下,骨骼肌的重量會逐漸流失,正常人20歲到70歲之間,就會流失四成的肌肉量,且隨著年齡愈老、流失愈快,65歲以上更每年流失1.5%到2.5%的肌肉量,加速約2到3倍。
不過,為什麼肌肉量會隨年紀減少?陳亮恭解釋,人的身體組成會隨老化轉變,即使體重不變,脂肪量仍會逐步增加,肌肉量與骨質就會相對減少。倘若患有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感染症等疾病,身體需大量能量,恐消耗更多蛋白質,導致肌肉更沒力。
陳亮恭說,過去認為肌肉量減少是正常老化,但流失太多肌肉一點也不正常。21世紀後,醫學研究證明肌肉量流失一定程度會造成健康危害,例如增加跌倒住院及死亡風險等,醫界自2010年起討論肌肉健康時,認定不能只看肌肉重量足夠與否,還要兼顧「肌力」,使肌少症診斷標準再合併有握力及走路速度。
肌少族群 體重較輕、活動量少
亞洲人的肌少症指標如何判斷?陳亮恭指出,首先以四肢肌肉量除以身高平方,當男性小於7,女性小於5.4,就算肌肉量過低;但需再加進上肢握力和下肢走路速度評估,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或男女走路速度慢於每秒0.8公尺,符合二者之一的標準,就算是肌少症。
陳亮恭說,肌少症患者通常發生在上年紀的長輩,體重較輕、蛋白質攝取不足、活動量較少的族群最容易發生。當發現身材較乾瘦的長輩從椅子上起身有困難,或是行動遲緩,吃得又少,都很可能具肌少症問題。肌少症也有中年患者,但多半是患有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
兩種胺基酸 與肌肉合成有關
預防肌少症,才能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愈來愈多中年以上族群,開始注意飲食與運動。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肌肉屬於動態器官,每天有新的肌肉纖維合成與分解循環,而肌少症主要缺乏的營養素是蛋白質及維生素D。
陳亮恭說,胺基酸是人體主要的營養成分之一,也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世界上有九種胺基酸無法由人類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攝取,稱之為「必需胺基酸」;其中白胺酸與異白胺酸是與肌肉合成有關最直接的胺基酸,也是屬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
然而,要使肌肉量增長效果更好,除了補充必需胺基酸之外,參與肌肉代謝過程的維生素D也必須攝取足夠,維生素D雖可靠日曬生成,但目前國人的血液維生素D含量普遍偏低,可考慮適當補充。
年紀較長的老人胃口不好,加上機能衰退,蛋白質吸收效果差,天然食物攝取後,蛋白質在體內還要先分解成胺基酸,再被吸收利用,肌肉合成的路徑「太漫長」。陳亮恭說,此時補充使用小分子的胺基酸營養補充品,分配補充在三餐中,較能確保長輩的蛋白質攝取量充足。
陳亮恭說,醫藥界已研發免疫製劑新藥,現正進行臨床試驗,只要打一針就能促使肌肉合成、阻止分解,不過仍在臨床試驗階段,初步結果雖樂觀,但還需要持續追蹤,希望能為肌少症帶來新的治療曙光。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銀髮族健身房學重訓趨勢漸起 揮別弱殘形象
醫師:適當重訓有助老人減緩疼痛 降低跌倒風險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社區健康前哨站降低疾病機率 遠離長照風險
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走出診間 看見需要 社區醫療打造台灣的溫柔堡壘
外籍看護進不來!被照顧者申請長照2.0、機構入住增
78歲老婦腳底起超大水泡 家屬送醫才知是電暖器燙傷
被診斷出攝護腺肥大,包尿布外出有安全感 坦然以對人生不抱憾!
一連串生活改變與意外,被診斷阿茲海默症跟肌少症! 老老照顧 「返老還童」豁達面對
兄弟姐妹分了財產,卻不付照顧父母扶養費!我可以向他們要求分擔嗎?
長輩誤食暖暖包 失智協會籲經濟部禁白包裝加大字警語
迎接高齡社會 樂齡自立生活展示中心以各式輔具推動長者自立生活
家有牙口不好的銀髮族 營養師傳授飲食小撇步
中風該怎麼復健?5招手臂動作訓練 在家就可以自我復健
做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碩士居服員: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
家庭醫師來我家!嘉義縣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照護
張慶光/為自己的老後負責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銀髮族怕摔倒 可測肌肉量預防
高屏東獨老人數多 生活風險高
家人中風開銷要多少?他曝花費大嘆:不知這樣是在活什麼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社工師籲多愛自己一些
照顧90歲失智丈夫心累 奇美醫讓78歲的她喘口氣
長照住宿式機構少一構面不補助 陳時中:妥協空間不大
觀察站/穩住家庭 移工來源應多管齊下
人蛇集團嗅到商機…移工搶手 高價誘當黑工
印尼移工輸台大塞車 「現在要再等2到3個月」
猜你喜歡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赴高醫調查罔腰懷孕案 高市衛生局結果出爐
總統府國策顧問「崑濱伯」於老家安詳去世 享耆壽92歲
罔腰再曝「流血」引熱議! 高市衛生局今發函通知說明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友曝吳孟達肝癌化療虛弱無力說話 僅能手勢給反應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 衛生局明發函要求一周內陳述意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健康「乳」妳所願!醫:遠離乳癌靠「三及早」!
撞球「黑寡婦」珍娜李驚傳罹患卵巢癌 剩不到一年壽命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可樂、氣泡水用二氧化碳 納食品添加物列管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影/高雄衛生局要約談「罔腰」 甚至釐清有無密醫行為
自曝懷孕引關注!罔腰接受調查 高市:釐清事證中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陳時中證實:部分負擔會小幅提升、不影響弱勢慢箋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年初一的十大禁忌 你最常犯哪一項
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曝光 衛福部:還沒收到健保署資料
預防失智症趁早!21種全球認證降低罹患風險方法
院長講堂/連年舉辦國際論壇 陳自諒「別人視為葵花寶典,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