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正確求醫 面對過動症

圖/東方影像
圖/東方影像

【聯合報╱馮天妏/桃園居善醫院臨床心理師】

一對憂心忡忡的家長帶著就讀國小的小明(化名)到醫院求助,在會談室中,家長不斷抱怨著小明從小就呈現體力旺盛的狀態,常常動個不停,一件事還沒做完就急著去做另一件事,還曾調皮地爬到桌上跳下來而受傷,或者搶弟弟的玩具,吃飯時無法安靜坐著用餐,家中長輩莫不為此苦惱。

最近,媽媽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對於小明在校上課無法專心,常起來走動而干擾到同學,還在遊戲時出現危險動作,導致自己或同學受傷,小明的舉動常常引發人際衝突。在老師的強烈建議下,家長帶著小明到醫院就診,證實孩子罹患「過動症」。

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顧名思義,是一種注意力、過動及衝動控制困難的疾病。有此疾患的孩子看起來常會有恍神發呆、忘東忘西、身上好像裝了一顆隱形馬達似地動個不停、在需要耐心等待的情境中會有控制不住的衝動。更困擾的是,上述症狀常會導致孩子人際關係不佳,上國小高年級或國中時,有些甚至會造成師生及親子間的對立。

照顧過動兒的確是件吃力的事情,通常會耗掉父母許多心力,且很多父母一開始並不認為是疾患所致,反而認為是孩子天生頑皮,才導致行為偏差。

有些父母在孩子屢勸不聽的情況下,最後逼不得已使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但這種方式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孩子感到心理受創,喪失自信,有些甚至在對家長的怨憤之下,反而激化了親子間的衝突,原本緊密的親子關係也不復以往。

當發現家中的寶貝是過動兒時,建議可從三方面來著手:第一,正確求醫,先將孩子帶至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就診,將自己及老師平常的觀察,如實告訴醫師及臨床心理師,藉由心理評估,找出問題的癥結。

第二,對症下藥進行治療,除了必要時服用的藥物外,臨床心理師會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或團體治療來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及情緒困擾。

第三,家長需改變心態及教養方式,一方面需正視孩子優秀的一面,給予鼓勵與稱讚,協助孩子培養自信及維持自尊,臨床心理師也會針對孩子的特性,教導家長有效的教養技巧,進而取代原本不適切的管教方式。

唯有對過動症有正確的認識、評估、治療與教育之下,孩子的情況就會漸漸穩定,家長才可以較為放心。

【2014/11/27 聯合報】

過動 教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