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家庭婚姻

奶奶罹癌別告訴她…為什麼華人習慣對親人說謊?

媽媽經

奧卡菲娜以「別告訴她」拿下喜劇類最佳女主角。圖/車庫提供
奧卡菲娜以「別告訴她」拿下喜劇類最佳女主角。圖/車庫提供

你曾經對家人說出善意的謊言嗎?因為害怕家人擔心,所以選擇不說,背後隱含愛與欺騙。在說與不說之間,隱瞞者的內心也充滿煎熬,對被隱瞞的家人而言,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歐巴馬、李安評選年度佳片,刷出飆淚口碑

《別告訴她》是一部2019年的華人家庭劇情片,在美國上映之後意外引爆票房口碑,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把這部電影列入2019年最愛片單之中;國際知名導演李安評選《別告訴她》為年度最佳推薦電影;作為一部小本投資、全亞裔演員的獨立電影,《別告訴她》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大家為它背書?

由王子逸執導的《別告訴她》改編自導演的真人真事,講述在一個華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來日無多,家人選擇對奶奶隱瞞病情,還策劃一場假婚禮,設計所有家人團聚。在善意的騙局中,只有從美國紐約回來的孫女比莉認為,奶奶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片中比莉與家人的對話,也真實呈現王子逸導演心中的思辨:

「你覺得我們應該告訴奶奶嗎?」

「為什麼要告訴她?」

「如果奶奶還有什麼事情想做呢?」

「她沒有什麼想做的事。」

「她想說再見呢?」

「太痛苦了吧!為什麼要讓她經歷這些呢?她現在過得很好,像正常人一樣,如果你跟她說,就壞了她的好心情了。」

奶奶目送孫女離開,後方招牌寫著「安居」,呼應家人是永遠的歸屬。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奶奶目送孫女離開,後方招牌寫著「安居」,呼應家人是永遠的歸屬。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中西文化差異下的生死觀

華人家庭中如果出了什麼大事,最先隱瞞的就是小孩子和老人家,比莉小時候就曾經因為父母善意的欺瞞,讓她無緣見到爺爺最後一面。長大之後,她自己其實也一樣,在美國的工作並不順利,回到中國長春的老家時,只能掩蓋自己的脆弱,包裝著堅強的樣子。不過,奶奶是最疼愛她的親人,所以她不停的想問:欺騙奶奶是對的嗎?

這邊點出了東西方劇烈的文化差異,西方人習慣有話直說,無論是示愛或生離死別皆然;東方人含蓄蘊藉,面對死亡,我們認為如果告訴長輩實情,他們會感到恐懼、難堪、負擔,反而失去求生的意志,加速死去。

為什麼華人習慣說善意的謊言?因為不知道怎麼說,所以乾脆不說?

後來,在親戚的婚禮上,比莉似乎領會了家庭的意義,那就是一家人要互相承擔喜怒哀樂,華人的家庭崇尚集體主義,我們做任何決定,要考慮家庭成員之間的感受,要維護家人的自尊,不好的事情說話要委婉,以免長輩傷心;好的事情要嘴巴甜一點,討長輩歡心。

電影後段,不知情的幫傭要去醫院幫奶奶拿報告,比莉深怕奶奶會發現自己生病的秘密,在長春的街頭上狂奔,一路上的長鏡頭透露了比莉心境重大的轉變,想守護家人的這份心情,隨著快速奔跑的腳步,讓人跟著一起緊張。

加州理工州立大學(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文化心理學教授傑夫.繆,將亞洲文化中這種婉轉的表達方式稱為「高語境溝通」,意思是東方人著重「家和萬事興」,習慣用隱晦、委婉、避而不談、繞了個彎的交流方式,將可能發生的衝突壓到最低,在這種文化維度下,那些說不出口的話,往往比說出口的更重要。

你用什麼態度,教導孩子認識生離死別?

面對即將逝去的親人,我們不捨也不忍告知真相;而面對小孩,我們則傾向美化死亡,對家人去世的事實避重就輕。例如,我們告訴小孩「奶奶睡了很長的一覺」、「爺爺要去很遠的地方」,孩子對於死亡代表的概念模糊不清,如何引導孩子能夠用正確的心態與生命離別,學校沒有教,卻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

如果家長能讓孩子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提早認識「死亡是人生自然的現象」,對於他們心智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如考試失利、父母離婚、重大變故等,他們便能以更加成熟的心態面對人生起伏。

有笑有淚的人生,才是真實。《那些電影教我的事》為家庭的意義下了很好的註解:看似美好的家庭,每一個個體一定都有不滿的地方,有時候要被迫扮演自己不能接受的角色,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人們為了家庭的和諧,各自做出犧牲和妥協,卻也在這份無法割捨的怨懟中,看見愛最真實的面貌。

孩子 父母 李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