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有可能同時肥胖又健康嗎?醫學專家:比起BMI和體重 這些指標更重要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親子教養

孩子問問題,家長要跟著一起動腦

【圖.文/節錄自《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作者陳安儀/野人文化出版】

物理學大哉問,我家兒子是天才

某週一去科學館,青青玩了一小時「跳跳樂園」(氣墊)後,就對門口那個慣性運作、按照軌道運轉、像骨牌一樣的球產生了興趣,一看看了快一小時,把每一顆球怎麼跑上、跑下都看了個仔細。

我在旁邊陪他看,看久了有點覺得無聊,順口就講了幾句「地心引力」啦、「彈力」啊、「慣性運動」之類、老媽我勉強記得的一點物理給他聽。心想反正是「鴨子聽雷」、才五歲半的小孩嘛。

沒想到,昨天晚上洗完澡,他突然問我:「媽媽,我們身上每個地方都有血嗎?」

我理所當然地回答:「對啊!」

沒想到前一天的「物理學」已經在他腦中發酵。

於是,他歪著頭,指著自己的腦袋、脖子等處繼續問我:

「那這裡、這裡也有血嗎?」

我有點納悶,不知道他葫蘆裡賣什麼藥:

「對啊!人的身體裡到處都有血管輸送血液,所以頭腦裡面當然也有血啊!如果發生車禍,頭摔破了,會流出很多血的!」

聽完我的肯定答案後,青青露出一臉「我抓到妳小辮子」的詭譎微笑:

「可是,媽媽,妳不是說,水都是往下流的,因為有地心引力嗎?那麼為什麼血會往上流到頭裡去呢?」

哇!大哉問!

跟所有突然發現兒子是天才的媽媽一樣,我對他這一「問」大為驚豔,立刻拿出他常玩的「吸球」當比喻。把「吸球」吸飽水之後擠出來,水就可以向上噴,藉此向他解釋心臟與血壓的關係。他也聽得津津有味。

本以為,這個問題就到此告一段落。

沒想到,今天中午出門,剛好遇上一陣傾盆大雨。青青指著窗戶上的水珠再度發問:「媽媽,那窗戶上的水沒有心臟,為什麼也會往上跑呢?」

哇咧,這下當年物理念得不太好的老媽就有點尷尬了,只好硬著頭皮簡單解釋了一下什麼是反作用力、車窗角度等問題。

下午游泳回來,他的問題更多了:

「媽媽,為什麼妳有大ㄋㄟㄋㄟ,我只有小ㄋㄟㄋㄟ?」

「為什麼妳沒有雞雞?為什麼我沒有BB?」

「為什麼男生只要穿泳褲,女生卻要穿上衣游泳?」

「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很多錢?」

「為什麼妳每天都要打很久的電腦?」

回答青青的問題,是老媽我很頭疼的一件事,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歷經過同樣的過程。孩子在這個階段問題很多,有時候真的令人難以招架。

鼓勵孩子懷疑、發問,盡可能提供資源與協助

不過,我一直認為:會問問題的孩子,才是頭腦聰慧、認真思考的好孩子!正因為有所懷疑,這個世界才有進步!所以,不論孩子問了我們大人再怎麼覺得無聊的問題,也絕對不可以隨口敷衍孩子:

「長大你就懂了!」

「問這麼多幹嘛?」

通常,我會在我的知識範疇裡,盡可能以他聽得懂的解釋去回答他。如果連我也不懂,那麼我會盡可能跟他一起去找尋答案。如果,孩子問的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那麼,不妨可以趁機問問他的想法,跟他一起討論問題,養成凡事思考的習慣。

比方說,女兒五歲時曾經問過我:

「媽媽,什麼是『窮人』?」

當時,我簡單解釋了「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等抽象說法,但她顯然無法完全理解,於是我一直記得這件事。後來,我收到一段網路上轉寄的落後地區難民照片,於是我將她抱在電腦前,放給她看。她看完之後,受到很大的震撼,半晌說不出話來。從此以後,每當碰到她不吃的東西,我只要提醒她那段影片,女兒就會默默地把碗中的食物吃完,再也不抱怨半句。

仔細解釋原因,孩子自然而然守規定

還有一次,兒子問我為什麼我不准他們吃東西沾很多醬油?於是我花了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詳述了我們的泌尿系統、腎臟、身體和鹽分的關係,讓他們了解為什麼我們不適宜攝取過多的鹽分,以及腎臟如果病變我們將要付出什麼代價……從此以後,不用我提醒,他們自己會注意不要吃太鹹。

同樣的,糖果為什麼不能代替正餐?飲料不能代替水?我都詳細地說明過,也因此他們兩個的飲食習慣都相當不錯,懂得自我克制。也因為我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利用圖片、書籍詳加說明,所以他們另一個收穫就是,對人體的知識也累積不少。

有時候,孩子不能遵守某些規則,往往只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其中詳細的原因,像是為什麼要吃蔬菜、水果?為什麼要洗澡?為什麼要刷牙?如果大人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告訴他原委,往往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不停地叮嚀或嚇阻他們做同一件事。

記得有一次,四歲的兒子為了想看看烏龜殼下面的身體是什麼樣子?於是去拉了我家烏龜的頭跟腳。我發現之後,立刻上網找資料,然後抱著他一起看圖片,跟他解釋烏龜的殼是隨著身體而長大、是身體的一部分,不能分開,這樣做會讓烏龜受傷。從此以後,不需要再告誡,兒子再也沒有傷害過小烏龜。

教育,就在孩子的問題裡

當然,有時候孩子問問題時不見得是好時機,正好父母在忙,或是一時間無法回答,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要不耐煩、發脾氣:

「我怎麼知道?」

「你問我我問誰啊?」

「你煩不煩啊?」

你可以請孩子先把問題記下來,等到你有空時再一起找答案;或是給他一個方向,鼓勵大一點的孩子試著自己查資料。孩子的好奇心是老天爺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不耐煩而澆熄求知之火,這是多麼可惜啊!

三歲以上的孩子常常很喜歡說:

「媽媽!你過來看一下!」

但是,媽媽往往懶得走過去分享孩子們的新發現。

我有時候常開玩笑說,孩子如果回頭大叫:

「媽!我要喝水!我好冷!我肚子餓!」

媽媽們一定忙不迭跑得比誰都快,但是,每次孩子想要和你分享他發現的新事物時,父母卻覺得不是什麼大事,興趣缺缺。

其實,我認為兩者做法正應該相反。

當孩子有生理需求時,應該鼓勵他自己解決:自己穿衣、吃飯、自己照顧自己,培養獨立的習慣,不要只動一張嘴。

但當孩子想和你分享疑問、提出新發現時,才是你應該熱切參與的時刻。站起來、走過去,看看孩子發現了什麼?鼓勵他再接再厲、追求新知。這才是「教育」的重點。

我們曾經因為好奇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而從水裡撈了幾隻蝌蚪回家;同樣的,當孩子叫我抬頭看看車窗玻璃上有七彩光時,我也很樂意跟他一起分享光線的新發現。

這個階段是孩子求知欲最為旺盛的時刻,他問過的問題絕對不會忘記,而且還會把妳告訴他的事情牢牢記住。我家青青是「媽媽PLAY」教室裡的「知識傳播者」,「媽媽PLAY」教室裡經常有類似對話:

雪真阿姨問小宇:「你知道彩虹是怎麼來的嗎?」

小宇:「是光照到水珠上反射出來的。」

雪真訝異:「你怎麼知道?」

小宇:「青青哥哥說的!」

當然啦!有時候青青的問題,也真的很難回答:

「媽媽,如果將來我不會賺錢怎麼辦?」

「媽媽,為什麼妳這麼凶?」

「媽媽,為什麼我們叫妳媽媽,不像葉毛弟他們一樣叫媽咪?」

……

目前,我個人認為,排名第一難以回答的問題是:

「媽媽,你覺得我將來死了以後會不會下地獄?」

腎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