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國內上週(6月3日至6月9日)腸病毒就診人次超過1.1萬人次,已進入流行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昨天(12日)表示,今年疫情比較特別,特別在伊科病毒11型在5月開始升溫,且明顯影響到新生兒,已引起流行,今年至今已有4例伊科病毒11型重症且有2人死亡。這是暌違13年後的新生兒腸病毒疫情流行,家長、醫護都應留意。
根據疾管署的圖表資料顯示,伊科病毒11型與一般腸病毒不同在於,伊科病毒發生在新生兒較易出現重症。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許瓊心理事長指出,新生兒感染一般於出生後1-14天發病,可能發生在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感染。特別是產前若腸病毒通過胎盤垂直感染,因新生兒出生後短時間內來自母體抗體量仍不足、免疫力較弱,病情常較為嚴重。新生兒感染後的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微症狀,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而若是孕婦感染腸病毒,並不需要中止懷孕,只需確實產檢即可。生產後,在疑似症狀緩解前,應避免母嬰同室、勿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們懷孕期間應注意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如有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