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中藥房早期常呈列鹿鞭等動物藥材,部分民眾認為有以形補形的作用,但中國醫大中醫系教授張賢哲日前提到,愈來愈少人單獨應用鹿鞭壯陽;他提醒,應用中藥要考慮個別體質,而非尋求特效藥材,有不適須由醫師開予合適的複方。
張賢哲指出,鹿全身都可當藥用,除鹿茸、鹿角最常用外,台灣市場品尚有鹿鞭、鹿尾巴、鹿胎、鹿筋、鹿肚草、鹿肚石等藥材;目前較少人單獨強調鹿鞭效益,現代研究也未發現鹿鞭含有較多荷爾蒙。
無論使用何種鞭類藥酒,古代或多或少有相關的記載,甚至於有藥引的概念,目前被認為可能具有心理效果。而傳統「取類成象」觀點,可能認為鹿鞭能補腎壯陽,但目前少有中醫師單獨以鹿鞭為藥。
其實,具補腎壯陽作用的常用方劑也難見使用鹿鞭。張賢哲提到,補腎壯陽的右歸丸使用鹿角膠,左歸丸也使用鹿角膠以滋陰補腎,中醫認為鹿角膠是壯陽,補血,止血藥。用於虛弱症、腰痛肢冷或遺精、遺尿、婦女多產體虛貧血、子宮出血;鹿角霜則屬收斂固澀藥,用於盜汗、遺精、早泄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