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性愛/ 愛情診療室

只談感情不發生肉體關係?大學生對約炮不再感興趣?

網際網路無疑讓浪漫想像的風格出現重大改變。我認為在整個當代文化脈絡裡,現代文化起碼創造了兩種預期式想像。
網際網路無疑讓浪漫想像的風格出現重大改變。我認為在整個當代文化脈絡裡,現代文化起碼創造了兩種預期式想像。
圖/ingimage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作者伊娃‧易洛斯】

如果這世上真有人寫就了一部布爾喬亞想像史,那麼我敢說網路問世必定標誌著決定性階段。網際網路無疑讓浪漫想像的風格出現重大改變。我認為在整個當代文化脈絡裡,現代文化起碼創造了兩種預期式想像。第一種預想的基礎是由大量影像、故事、商品所構成的合成品;比方說,我們期待購買到一件奢侈品、一趟假期或一個愛情故事。這種期待可以是含糊不清的,也可以透過商品、訴諸內心意象、敘事等媒介,化成高度結構化的認知:例如,嚮往一場依照特定順序而展開的愛情邂逅,或渴望高解析度的視覺畫面,如浪漫親吻或浪漫晚餐。第二種預想式想像則是被某種企圖創造出來的,即用技術去虛擬營造和模仿實際經驗的企圖。我之所以說這種想像是預期性的,乃因它試圖模仿實際的邂逅,包括線上遊戲和網路約會網站等等,全是為了營造和模擬實際的性∕浪漫邂逅。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二○一○年所做的全球民意調查—該份民調調查十九個國家、總共一萬一千名網路使用者,其中三○%的網路使用者曾經在網路上尋找男、女朋友;而在某些國家,如巴基斯坦和印度,比例高達六○%。《紐約時報》曾舉辦過幾次大學生愛情故事比賽,幾年下來,報社察覺人際互動模式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從約炮、一夜情,到以網路科技為媒介而建立的關係。

二○一一年二月,(《紐約時報》)週日時尚(Sunday Styles)邀請全國大學生—透過他們的故事、用他們自己的聲音—告訴我們愛情對他們來說是什麼?三年前我們首次舉辦這種比賽,最受歡迎的話題是約炮:許多人發現「無條件」性愛原來並不如他們想像中那般無牽無掛。這問題在數百條回覆的上空盤旋著:我們怎麼在沒有感情的牽扯下獲得肉體的快感?

想不到才短短三年時間,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現在最常見的問題正好相反: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只談感情不發生肉體關係?大學生約炮風氣依然鼎盛,不過參賽作品把焦點轉移到在科技催生助長下的親密關係—那些親密關係多半靠筆電、視訊、線上聊天、簡訊來維繫、滋長與深化。網路愛情不像約炮文化那樣,潛藏著一定的性愛風險,網路愛情很安全,大家最怕的不是性傳染疾病,而是電腦病毒或是首次跟他們心儀的網友碰面。

現代人運用各項網路技術追蹤心儀的對象,並在螢幕上看到對方,這些工具在新興追求模式裡扮演著格外吃重的角色。

但該名作者在《紐約時報》另一篇文章也寫道:

許多人報告說他們剛接觸線上約會時,內心極其惶恐,惴惴不安,但很快就展開雙臂欣然接受這一切,因為約會網站實在太好玩了,將誘惑擺得像自助餐檯上的菜色一樣琳琅滿目,任由他們編織綺麗幻夢,想像自己通訊、互動的對象是今生唯一的真愛;直到最後,雙方終於走到面對面相會的地步,這才發覺對方並不完美,看上去既不像JPEG呈現的樣子,講話內容也跟電子郵件南轅北轍,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罷了,對此感到失望透頂。

誠如我在《冷親密》一書中一再闡述的,我們如欲了解約會網站如何集結和組織「想像」、其想像的風格又是什麼,那麼,就得站在科技的脈絡裡認識這一切;拜科技所賜,男女邂逅脫離了身體的層次,全然文本化,言語交流成了培養親密感和促進理解的工具。這樣滋長出來的親密感並非奠定在實際體驗上,也不以身體為重點,而是來自雙方連結的模式及心理知識的生產與製造。網路想像仰賴大量的認知知識,這些認知知識以文字為基礎,將主體(subjects)定義成實體(entities),並賦予實體容易辨識、互不關聯,甚至可量化的屬性,即心理和生活風格屬性。傳統的浪漫想像雜糅著現實和想像的元素,以身體和經驗累積為基礎;但網際網路並非如此,網路將想像和邂逅區隔開來,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這裡的想像是一套自我生成的主觀意義。且對對方的認識也歷經多次分裂,起初將對方理解成自我建構的心理實體,接著認識對方的聲音,直到後來才看到活動自如的身體。

.書名: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
.作者:伊娃‧易洛斯
.譯者:黃宛瑜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1/04
.書名: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 .作者:伊娃‧易洛斯 .譯者:黃宛瑜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1/04
網路想像並不是反對現實,而是反對以身體為基礎、以直覺式情感為基礎的想像,換言之,這種情感是建立在對他人採取迅速、非反思式的評估上。網路想像反對回顧式(retrospective)想像:即在對方不在場的情況下仍嘗試去捕捉曾受對方身體挑動的感官反應和身體反應。這是想像式投射(imaginary projection),在對對方不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單憑直覺便觸發的想像。反過來說,網路則提供了前瞻式(prospective)想像,尚未邂逅任何人即開始想像對方的模樣。這裡所描述的那種回顧式想像,訊息稀少而薄弱,但以網路為基底的前瞻式想像,訊息密實而豐厚。

性愛 一夜情 伴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