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性愛/ 愛情診療室

他愛他、她愛她 不能說的祕密?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王昭月/報導】

不認兒是同志 斷親情40年color="0074ad">

案例故事:高雄一名高齡90歲老婦,50歲那年得知獨子是同性戀,無法接受事實,她不斷詛咒、謾罵兒子甚至威脅要自殺,卻始終無法扭轉兒子性傾向。最後她強逼兒子結婚,但兒子認為這麼做會耽誤別人,沒有屈從,且選擇離家,婦人為此負氣40年,不與兒子往來。親友只知道這對母子不和,不曉得母子間藏著「不能說的祕密」。

40年後,老婦孑然一身,她知道可能時日不多,向一名信得過的鄰居吐苦水,說自己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跟兒子講話,很想在闔眼之前了心願。

學校教不教?家長有爭議color="0074ad">

「就因為性傾向問題讓這對母子斷絕40年的親情,很不值得。」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長林燕卿談到同性戀,總會把這個案例當作教材,強調:「同志無罪」。

前陣子,教育部打算把同性戀議題納入課綱,掀起漫天風暴。反對的家長將寫給馬總統的信件在網路傳閱,指多元社會不該壓抑任何一種聲音,不過將具爭議的同性戀議題放入課綱,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價值觀與判斷力,反而是種思想的「霸凌」。

多數家長的憂心不難理解,但林燕卿站在性學研究角度,認為反對的人,是因為不了解同性戀,因此恐懼以待。

「小學沒教,孩子不會懂得尊重的,未來要教國際化,講新移民,都困難。」林燕卿說,有人與生俱來就具同性傾向,不能說他們勾起欲望的對象不是異性,就叫錯。

環境不友善 隱藏性傾向color="0074ad">

林燕卿說,並不會因為教孩子認識同性戀,所有人就統統會變成同性戀!以前到現在,同性戀者因不見容於社會,選擇隱藏。有人調查過50歲到70歲的老同志,多數選擇結婚當「煙幕彈」,老了之後想做自己,老婆要求性愛時,就誆稱要與老友喝酒去,「這是不友善的環境,逼得這些老同志隱藏自己真實的感情。」

父母親包容 少數幸運兒color="0074ad">

念大三的「阿峰」,從小到大在姊妹淘裡成長,儘管跟女生處得不錯,不過對男生才真的「有感」。成長過程,他從沒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倒是父親眼尖識破,才讓他找到真正的自我。

阿峰說,學校沒教他們什麼是同性戀或兩性應如何相處,成長過程幾乎都在摸索。在同志中,他因為父母的包容,算是幸運的,不過周遭一些同志友人,都被社會的無形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我們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尊重和平等的對待」,有機會我一定會替同志發聲。

提早教育 孩子才懂面對color="0074ad">

林燕卿以女人的月經為例,指學校不能等孩子月經都來了,才教他們月經是怎麼回事,「提早教,我們的孩子才懂得做準備與面對。」

「像過去的年代,國中健康教育的性篇章,很多老師都跳過。」林燕卿說,大家因為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對性的處理與面對,都是恐懼的。將來的社會可能是單親、男女雙親或兩個爸爸、兩個媽媽等模式。在英國,4至11歲就推動兒童教育專案,教他們知道有什麼樣的家庭組成。

導正思維 避免悲劇上演color="0074ad">

很多家長怕孩子小,會混淆,講性議題好似會推波助瀾。林燕卿說,是家長認知不足,才有這種思維,「同性戀被排斥,來自環境的不友善,社會水平如果夠,同志教育根本不用教。」

林燕卿感嘆,同性戀因不被接受,類似上述九旬老婦親子關係破裂的個案,在社會上會一再上演。「活著的時候硬生生與親人分離,這樣子處理情感,自己傷心,也帶來別人的傷心。」

同性戀小檔案color="0074ad">

「同性戀」或「同性愛」是一種性傾向,指同性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及性吸引。2006年一項研究顯示,至少有20%同性戀人口,不願透露性傾向,因此,社會上同性戀人口應該更多。

※延伸閱讀》

‧體會美妙性愛 第一次接吻很重要

同性戀 性愛 月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