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衛生署日前核准通過標靶震波溶脂,適應症為破壞脂肪細胞膜與消除橘皮組織,但坊間不少醫美診所卻用來強調塑身效果,更有民眾視為減重療程;醫師提醒,局部瘦身絕不等於減重,濫用會傷身。
隨著天氣漸暖,最近針對腹部「腰內肉」及大腿外側「馬鞍肉」的塑身療程詢問度明顯增加;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標靶震波雖能破壞脂肪細胞,但只能局部破壞,與減重有別。
標靶震波溶脂的原理是藉由超音波,破壞脂肪細胞的細胞膜,達到分解三酸甘油脂的效果,平均可消除四公分的皮下脂肪;約需進行三次療程,一次療程費用三到四萬元,總共得花十多萬元才能達到局部破壞的效果。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以雕刻來形容標靶震波;她說,標靶震波就像是雕刻木頭,能修飾線條紋路,但要讓整塊木頭變小是不可能的。
超音波分解出的三酸甘油脂,須經由肝臟代謝排出體外,因此標靶震波溶脂對於肝功能不佳、新陳代謝較差的人並不適合;鄭惠文說,目前雖尚未有報告顯示,標靶震波溶脂後會提高血脂量,但畢竟需要肝臟代謝,仍建議肝功能不佳的民眾應先諮詢醫師。
除了肝功能不佳的民眾應該小心,蕭百芬也提醒,懷孕及哺乳期婦女、免疫系統損壞或脂肪代謝紊亂的人,都不適合標靶震波。標靶震波溶脂較適合身體質量指數廿五至〺的中等肥胖成人。
鄭惠文說,減重要成功,關鍵在行動,想瘦必須依靠大量運動。蕭百芬也強調,民眾應建立「被動雕塑,主動運動」的觀念;標靶震波溶脂無法解決過度肥胖的問題,民眾不應過度期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