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嘉義縣報導】
入冬冷氣團來襲,氣溫下降,〺多歲王小姐早上起床後左耳嚴重耳鳴,整天吱吱叫,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醫師黃俊豪診斷後發現,可能是氣溫驟變導致血管阻塞、抵抗力下降造成的突發性耳聾,一旦輕忽未立即治療,聽力會長期受損。
黃俊豪指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秋冬天氣較冷,發生機率較高,多是三天內突然聽力減弱,單耳發病,清晨或早上起床時常見,兩大原因一是血管阻塞,另一是壓力大、睡不好,抵抗力下降,原本潛伏在耳朵附近的一般或帶狀皰疹病毒復發。
患者剛開始耳朵嗡嗡叫,像被蒙住一樣,有人接電話時才發現一邊耳朵聽不清楚,甚至嚴重到單耳完全聽不到,耳鳴、眩暈厲害。
黃俊豪說,目前醫界認為有效的治療是即時給予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其他療法包括高壓氧、血液補充劑等。
他說,年輕人突發性耳聾大多是病毒復發,耳朵發炎導致聽力下降,中老年人以耳朵血管循環變差造成居多,本身有動脈硬化等症狀老人家可能秋冬天氣轉冷,內耳小血管暫時性痙攣、耳蝸缺血導致暫時性缺氧,影響聽覺功能。
黃俊豪建議,耳鳴、聽力減弱等症狀持續超過一天,應盡速到醫院做聽力檢測,初期症狀治療後可恢復七成聽力,一旦神經受損就難恢復,嚴重患者且伴隨眩暈症狀約可恢復三到五成,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抵抗力較差者復原程度更差。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