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
入冬第一波寒流報到,冬衣及保暖工具紛紛出爐。醫師提醒,台灣人總是添了上衣,忘了下半身,保暖應從「基層」做起。
人参、貂皮、烏拉草是東北三寶,樂活診所主治醫師蔡凱宙說,台灣人冬天常見行頭卻是「棉襖、短褲、夾腳拖」,天冷時常見許多人上半身穿厚重衣物,包得像雪人,下半身卻僅穿一件褲子,甚至穿拖鞋出門,愛美女性更愛著短褲、短裙,無法保暖。
蔡凱宙提醒,東北人是將柔細的烏拉草塞在鞋中保暖,因為要長時間與寒冷抗衡,保暖腳底最要緊。下肢暖和後,上半身反而不需要穿太多,人體自可形成「保溫瓶效果」,溫暖空氣由下而上,只要在頸部加上一條保暖圍巾,暖氣就不至於散去。
老人家、慢性病患更須留心保暖。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醫助理教授朱志生說,每遇寒流、氣溫驟降的清晨,心肌梗塞、高血壓等患者特別多。血液循環不佳者,從溫暖被窩起身或出外運動,沒有注意保暖及熱身,可能不足以應付氣溫下降所致的血管收縮,引發心血管疾病。長輩冬天早起出門,日出後較宜。
朱志生說,適時增加衣物,自會產生體熱回暖,所以,使用電暖爐、暖被等設備,不如以衣物保暖。秋冬之際,糖尿病患循環不佳,末梢神經較遲鈍,容易發麻或腳部凍傷,應記得穿襪子。
人體下半身對溫度敏感度較低,容易被忽視。蔡凱宙說,年輕人也不應輕忽下肢保暖,痛風病患容易在天冷時關節疼痛,愛穿短褲、短裙的女生,長期下肢保暖不足,也容易腰痠背痛。他強調,保暖須重視基層,腳底溫暖,「全身都會感到暖意」。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彗倫提醒,帽子及口罩也是很重要的禦寒工具。中醫認為,頭頸部是「諸陽之匯」,即陽氣匯合之處,頭部保暖做好,熱量消耗低,全身能量都不會太快逸失。
臉部因血液循環旺盛,比身體其他部位耐寒?黃彗倫說,多數人可承受吹幾小時冷風,但戴口罩,有助保暖可避免鼻黏膜受損,尤其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不佳者,更需及早預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