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天冷潮濕,寒濕型腰痛患者不少。中醫師陳旺全表示,寒濕型體質的腰痛,可能出現疼痛且腰以下冷重,如坐水中,舌質淡,苔白時,脈沉細而緩,可採白朮、乾薑、茯苓,甘草等4味藥的傳統組方加減,以溫陽散寒,健脾滲濕,進而改善疼痛。
對於腰痛,中醫有寒濕、溼熱、瘀血、腎虛等不同初步的分類。中醫師陳旺全表示,寒濕患者小便較清長,口不渴,且舌色淡,舌苔偏白。當腰部疼痛,且感覺冷冷的,身體沉重,轉側不靈活,遇陰雨更嚴重,脈沉緩、此稱寒濕,中醫師常用含茯苓、乾薑、白朮、甘草的為內服藥代表方,再依證加減。
另風濕型主要指患者疼痛點不完全固定,且有牽引感、影響腿足活動度,脈浮弦、舌苔薄白,天氣變陰症狀加重。中醫在此藉風來形容痛處不固定。若痛處伴有熱感、肢節紅腫,舌苔黃膩,脈濡數時,就稱為「溼熱」,可用含蒼朮、黃柏、牛膝、薏仁的四妙丸加味。
如果瘀血則痛處劇烈,但位置固定,患者俯仰轉身不便,閃挫扭傷後加劇,脈細澀,舌質紫暗有瘀斑時,可用身痛逐瘀湯加減。
若為酸痛感覺輕微但長期持續,喜歡按揉,膝腿無力,活動疲勞時加重,躺臥休息時改善,此即中醫所稱腎虛型,可依證型細分不同,分別給予不同方劑加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