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喝水能防血栓? 建議這4個時間點喝水最佳!

健康多1點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人體有70%是由水分組成,所以每個人都得喝水,但一般人常在口渴時才想補充水分,這麼做不僅會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也容易引起其他疾病。水喝不夠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或是造成血液太過黏稠,導致血栓、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為3大類,包括了凝血狀態、血流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抽菸、肥胖的族群就易有凝血異常;久坐不動、行動不便、靜脈曲張等族群則易出現血流異常;日常生活受傷導致血管破裂、、感染等,則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當然三者也能同時存在,情況越多就越容易引起血栓。

補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而身體缺水就與凝血狀態、血流異常兩者有關,人體有7成是水分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包括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將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形成凝血,也將導致身體各處血流下降容易阻塞,兩項血栓風險提升,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

因此根據人體需求,正常成人每天喝水量至少須達到1500cc~2000c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會喝無糖咖啡、茶作替代,但這些並不能當作水分來源,攝取過量反容易造成腸胃刺激、胃食道逆流,甚至咖啡因成癮,再加上茶葉跟咖啡有利尿作用,更容易將水分排出體外。

當身體出現口渴訊號時,代表身體已經呈現缺水狀態,這時才補充些許水份是解除當下口渴,未必真正解決體內的缺水問題,恐怕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而不自知。當發現尿量減少、顏色變深時,往往已是身體嚴重缺水的警訊,應盡快補充水分。

4個時間點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錯誤的飲水習慣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適時適量補充水份才能幫助維持健康。其實一天喝到1500cc的水量並不難,平均分攤為早、中、晚,跟著三餐一起喝,就能養成喝水習慣。

而在以下這4個時間點飲水,除了能解渴外,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一定程度避開血栓風險,一定要掌握!

1.起床後

相信不少人聽過,早晨起床一杯溫開水有益身體健康,就是因為清晨人體的生理性血壓會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上睡了一夜的覺,排尿、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後飲水就能有助於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

2.運動前後

不少人都習慣在運動後才喝水,其實運動前就應少量飲水,這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要注意的是,氣溫較高時,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最好少量多次喝水,不要喝得太急、太快,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3.飯後半小時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使消化酶的活性減弱,影響消化吸收。可在飯後半小時小口喝200毫升的水,有助於緩解餐後的血黏度升高。

4.睡覺前

人體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變高,喝一杯不超過200毫升的水,就可緩解該現象,若老人怕有夜尿問題,可睡前抿兩口水即可,也能在床邊常備一杯水,感覺口渴時就能馬上喝幾口。

總而言之,正常喝水對人體真的非常重要,大家要記得多補充水分喔!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血栓 缺水 運動 凝血 口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