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飢餓時選擇低卡食物或代糖飲料,反而會讓人稍後吃下更多糖,因為低卡飲食中的代糖騙得過味蕾,卻騙不過大腦。吃糖時大腦會釋出令人愉悅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吃代糖時大腦卻不會釋出多巴胺,這會讓人更渴望吃糖。
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理學期刊」。研究主持人、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傑艾勞休說:「我們發現,常在飢餓或精疲力竭時攝取低卡飲食的人,比起選擇一般飲食者,更可能攝取高熱量飲食。」他建議,與其完全不吃糖,不如以代糖為主,搭配少量的糖,一方面把熱量攝取降到最低,一方面讓大腦逐漸釋出多巴胺,製造愉悅感覺,就不會再渴望吃糖。
傑艾勞休說,目前低卡飲食如此普遍,高熱量飲料卻仍是人們發胖的主因,研究結果可解釋這一點。
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用糖和代糖餵老鼠,觀察老鼠大腦迴路的化學反應。他們發現,即使代糖遠比糖來得甜,飢餓、低血糖的老鼠仍傾向吃糖。
※延伸閱讀》
💪更多健康推薦
‧年輕夫妻買900萬房月付2.5萬貸款 七年後含淚脫手:還是租屋幸福
‧她把家裡「衣物收納箱全丟光」獲4大好處:有益健康又省錢
‧茶葉可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 研究揭這樣泡茶達到的效果最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