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0.jpg)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皮膚光敏感常見於夏季,經過陽光曝曬後,發生在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的一種急性光毒性反應,又稱「多形性日光疹」,除了紫外線照射在裸露的皮膚上引起的過敏反應,飲食因素有海鮮性和植物性光敏感兩種類別。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海鮮及一些蔬菜都含有光感物質,人體在過量地食用或接觸後,皮膚對日光的照射就會變得異常敏感,暴露部位經日曬後就易發生光敏感。
紅斑表面會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後可能形成後糜爛、潰瘍等。潰瘍癒合後出現癱痕,遺留黑色或褐色色素斑。另還可能出現血痂點、水泡甚至是大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皮膚潰瘍和糜爛,泡液帶血。
醫師指出,光敏感多發生於日曬後的2~10小時內。一般在上肢、胸、背等部位的皮膚較易受影響。植物性光敏感多數反應較輕,只是某個部位有點熱、脹痛、刺痛、搔癢或緊繃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