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國內生產食鹽全面加碘後,地區性甲狀腺腫大病例銳減,但近年來,部分民眾喜歡用價格較高的進口食鹽。醫師提醒,近九成進口海鹽、岩鹽不含碘,若日常飲食又缺碘,很可能重蹈當年甲狀腺腫大問題。
內分泌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表示,衛生署委託學界尿液檢測發現,不少國人碘攝取量輕度不足,卻不自知。在無甲狀腺機能亢進疑慮下,醫師建議,若選擇吃進口鹽,可吃海帶、海苔、紫菜及草莓等食物補充碘。
長庚醫學院內科教授林仁德指出,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是人體內最大內分泌器官;以往因國人碘攝取不足,在已故台大公衛系教授陳拱北建議下,民國五十六年起食鹽全面加碘,俗稱「大脖子」的甲狀腺腫大病例才明顯減少。
不過,陳沛隆說,近年國人流行吃進口鹽,較高價的進口海鹽、岩鹽絕大多數未加碘,一旦碘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甲狀腺腫大。
另外,陳沛隆表示,碘吃過量,則可能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前者好發於育齡婦女,後者則是中老年族群。
陳沛隆還提醒,甲狀腺機能低下患者,因新陳代謝變慢,會出現怕冷、易疲累、憂鬱、體重增加等情形,易誤以為是老年憂鬱症;相反地,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因新陳代謝過快,造成手抖、心悸、失眠、腹瀉、緊張、體重減輕等症狀。
一旦上述問題,陳沛隆說,要減少碘攝取,宜少吃海帶、海苔,有吃海藻保健食品習慣者也要小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