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豇豆在台灣又俗稱菜豆,還有人稱呼它長豆、豆角、米豆等。有些人常跟敏豆仔混淆,因為也有人把敏豆稱為菜豆,但台灣俗稱的菜豆,其實是指有著長長豆莢的豇豆。
在台灣,四到九月是豇豆的盛產期,民間相傳,它跟茄子、瓠瓜是端午節必吃的三種應景菜,長長的菜豆,象徵長命百歲。
菜豆除了趁新鮮吃,還可以曬乾做成豆仔乾,熬煮排骨湯;以鹽醃漬,則可做成酸豆角。
選購時,應挑選豆夾肉厚、豆仁尚未飽滿、凸出的菜豆,若豆夾皮色已轉黃,豆仁成熟飽滿,或豆莢、豆仁分離時,這樣的豇豆就已老化,不宜購買。
減緩便秘 幫身體排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廖麗蘭:
菜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體內水分排出,不只可以治便秘,有腳氣、水腫毛病的人,吃菜豆也有幫助。
在台灣,菜豆是端午節必吃的應景蔬菜之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其實是說得通的,端午節雨多較多,加上天氣逐漸變得濕熱,吃菜豆,有助體內濕氣排除,就像端午節要插上避邪的艾草一樣。
利水消炎 可熬補血湯
在台灣,有些人喜歡拿菜豆煮粥,要想加強利水功效,可以加入芡實、茯苓、薏仁或蓮子等中藥材。
因為可以利水,豇豆也有助消炎,對腎炎、膽囊炎及帶狀疹的緩解有幫助。對於腎炎,可以合併使用車前草,增強利水的功效;帶狀疹患者,則可以加入金銀花後煮湯食用。
另外,菜豆與枸杞同炒可以補血,或者,也可與枸杞、黃耆及黨參、排骨,熬煮補血湯。
它不是蔬菜 屬蛋豆魚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郁茹:
一般人把菜豆當作蔬菜吃,不過,若就營養學角度來看,菜豆其實算是蛋豆魚肉類。它的蛋白質含量比蔬菜來得豐富,每100公克,就有2.2公克,一般蔬菜只有1公克左右,甚至連1公克都不到,含量大約只有菜豆的一半。
菜豆雖列入蛋豆魚肉類,但也兼具一般蔬菜特性,膳食纖維含量頗豐富,每100公克就占了2.8公克。雖然吃菜豆可同時吃到蛋白質及纖維,比一般蔬菜多了一項長處,但千萬要吃得健康,飲食均衡仍是最高指導原則。
B群含量多 鉀含量適中
維生素部分,有研究發現,菜豆的維生素B群含量比一般蔬菜略高一些,B群為水溶性維生素,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精神相對好。
另外,菜豆雖含鉀,但100公克只有160毫克,不能算高鉀蔬菜,況且,菜豆不宜生食,對於須限制鉀攝取量的腎臟病患,只要水煮後食用就無妨。
菜豆屬果實 痛風可適食
有些痛風患者聞「豆」色變,誤以為所有豆類、豆製品都碰不得,這可就大錯特錯。其實,痛風發作的患者要避免吃的是豆仁、豆芽、竹筍、菇類這類普林含量較高的食物,像菜豆屬於果實,適量食用是沒關係的。
至於以鹽醃漬的酸豆角,鈉離子含量較高,心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患最好少碰醃漬物,一般人雖無妨,但仍不宜長期大量食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