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喝到一杯「完美的茶」?資深製茶專家這麼說
【文、圖/摘自麥田《大吉嶺》,作者傑夫•寇勒】
發酵是大吉嶺茶風味與色澤的催化劑。茶葉會醞釀出最後那杯茶裡的刺激味、強度和香氣。
發酵是在發酵檯上進行的。在洭緹(Goomtee)莊園和班諾克本(Bannockburn)莊園的發酵檯是可以搬動的鋼板,在揉捻機器前一個個堆疊起來,長度不超過一.八公尺,搬動方式像是推醫院的輪床。凱瑟頓莊園有八個白色的拋光發酵檯,七.五公尺長、一.八公尺寬,放在工廠裡光線充足一側的窗戶下方,從窗戶可以鳥瞰陡峭的山谷綿延到東邊的庫爾西翁,以及更遠的干城章嘉峰。附近的馬卡巴里莊園使用一組四層的混凝土鋪面,位在工廠昏暗、隔開的一角。茶葉則放在有邊口的長形金屬托盤,像是超大號的烤盤,由兩名男子搬運。更大的圖克瓦莊園有超過十個類似雙層床的檯子,相當堅固,而且經過多年的粉刷,用來放置發酵茶的金屬托盤。瑪莉邦(Marybong)莊園的設置完全不同:他們用的是四個及腰的不鏽鋼桌子,約二十步長,橫跨工廠的一端,並且由身著藍色連身衣、頭戴棒球帽的男子照料;若不是他們的夾腳拖和身上少了油漬,他們看起來就像潤滑油連鎖店的技工。
雖然發酵檯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在發酵檯上,工人把葉片鋪成只有幾公分深的薄層,讓它們可以充分獲得氧化所需的空氣。除了春摘茶的發酵時間很短,這一個步驟通常需要數小時。和其他地方的製茶過程一樣,不變的常數很少,而一連串的變數每天都不一樣,包括溫度、濕度和葉子的品質,以及所想要的最終茶湯強度。衡量正確發酵時間的學問,不在知識領域之內,也沒有一個可靠的計算方程式,而是在於直覺、經驗和鼻子。當葉片產生獨特的銅棕色,經理或助理便反覆舀動葉片,以嗅聞的方式檢查發酵過程的進展。發酵完成時,香味已經成熟、變得更甘甜、散發果乾和堅果的香氣:柔和而不尖銳;整體的層次更豐富。「氣味是決定發酵完成與否的要素,」羅希尼莊園的辛格說,一邊壓了一小撮發酵中的秋摘茶拿到鼻子前來聞。這是唯一的方法。
風味的曲線如波浪一樣陡升,一路增加到到薩爾基所謂的「第一嗅」,下降兩到三分鐘後,又上升到「第二嗅」,這時會達到最高點,然後便陡然下降。我們的目標是找到最高峰,亦即某一批茶氣味最佳的時間點,然後立即點火,在它們的品質開始淡化前停止發酵。「如果錯過了第二嗅,你就無法回到那種風味,」薩爾基說:「它就不見了。」當葉子發酵時,他每十或十五分鐘嗅一次,快完成時,頻率更密集。
確認那一刻是製茶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發酵檯上每一片葉子的發酵程度不會完全一樣,當衡量這批茶的整體進展時,使用的是多數決。發酵不足的茶葉會呈棕色,而且較脆,茶湯較不明亮、單薄,茶體較不飽滿;發酵過頭的茶葉顏色會轉成黑色,茶葉失去光澤,不鮮明,而大吉嶺茶微妙的明亮色澤會變得重而且濁。在馬卡巴里莊園,如萎凋一樣,發酵也是由薩爾基做主。他身材瘦小,眼睛小而深陷,不苟言笑,頭上戴著用黑色、紅色和銀色線編織而成的典型柔軟尼泊爾船帽。他在馬卡巴里出生,父親之前也是莊園裡的工人,薩爾基現在是工廠裡最資深的人。但這不是他負責這個關鍵決定的原因。薩爾基擁有特別的嗅覺天賦,根據拉賈的說法,他是一代奇人。「他是獵犬。」
正確的發酵能提供均衡的香氣、明亮度、活力和強度。各種情況必須權衡折衷,為最後想要的那杯茶的屬性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取決於每個莊園和每位製茶師。
「當你發酵或氧化茶葉,這杯茶有兩個面向(是你在尋找的),」一個夏摘茶季的早上,夏馬在格倫本莊園的工廠解釋著。明亮、炫目的陽光從大窗戶灌入,照亮了木地板,看不出磨損,像是潔淨的日光照耀在一間古老的舞廳。「首先,你要有質地、口感。」這是茶體,活潑度。「然後,你要有香氣和風味。」他把左右手的兩根食指併在一起,平行地上下移動。「這是不同的組合同時運作,朝著,比如說口味和質地的方向。」他開始像丟擲撞球一樣動著雙手。「但是它們不總是一起移動,你懂嗎?」
夏馬說話的速度很快,而且不時用「懂嗎?」、「是嗎?」、「這樣行嗎?」穿插在他的句子裡。這些比較不太像問題,或者反問,而比較像是讓聽者可以跟上的一種方式。
.作者:傑夫•寇勒
.譯者:游淑峰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8/08/02
這些天然的產品不是工業產品。製作過程沒有什麼是肯定的。元素不斷在變化,它們的反應從來無法完全預測。「做茶,」一個秋天的夜晚,夏馬在格倫本古老莊園主人獨棟平房前的露台上說:「就像打撞球,你得指出你想要打的球袋一樣。」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健康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的「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花生堅果造成的過敏?顏宗海:無稽之談,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說食依舊/萬金不換的野生黃魚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生酮飲食體重掉很快,但非人人都適合 專家曝4大危害要注意!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無麩質=健康?無麩質飲食可以減重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吃、需要注意什麼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吃85%巧克力就能對情緒有幫助?最新研究這麼說
氣泡水傷身?醫師教你夏天如何喝水
清淡就是最養生飲食法?更年期女性要適量吃紅肉
水煮餐陷阱要注意,缺油缺鹽反致健康危機!營養師教你4招水煮餐健康吃
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怕結石,才應該吃鈣!膽結石、泌尿道結石、痛風石…營養師解析人體3大種類結石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春天吃枇杷,生津潤肺、止咳!新鮮枇杷挑選5要領
吃很少卻沒瘦?「8個害你莫名變胖習慣」曝:別放縱吃空熱量食物
鴻時代/解密阿嬤的味道
專家認證10種加工食品有益健康!番茄醬、酸菜都上榜
兩週就從70→61公斤 韓網紅傳授怎麼吃讓胃變小
猜你喜歡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營養師指4類人易成「人肉捕蚊燈」 3步驟快速止癢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只要1張椅子也能在家做運動 專家教心肺有氧訓練讓你抗疫又紓壓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婆婆確診媳婦狂噴酒精 小姑不滿反遭網反轟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專家告訴你飲食情感是怎麼創造的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健康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的「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