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力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食力
這份研究最初是想了解水果、蔬菜與豆類的攝取量,對於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的關聯,並採用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PURE),研究時間為2003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研究範圍涉及18個國家(區分為高收入國、中收入國、低收入國),參與樣本數約135335人,年齡介於35~70歲。
研究團隊先以問卷方式取得參與者的人口學特徵,包含基本資料(身高、體重、年齡)、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收入與職業)、生活習慣(是否吸菸或喝酒、有無運動習慣)、疾病史、藥物史,再以飲食頻率問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FFQ)了解參與者的飲食習慣,並每3年做一次後續追蹤。
最後135335位參與者中共有5796件死亡事件,4784件心血管事件,包括了2143件心肌梗塞與2234件中風,1649件心血管死亡,以及3809件非心血管死亡。其中有338件事因外傷造成死亡,並未被包括在非心血管死亡中。除了非洲國家外,非心血管的主要死亡為癌症以及呼吸道疾病;非洲國家的非心血管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感染以及呼吸道疾病。
在分析不同死因、總死亡率與飲食習慣中,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各食用3~4份蔬菜、水果(相當於375~500公克)的參與者,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最低;而豆類則是每天食用1份的參與者,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最低,若每天食用高達5次豆類,則死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有顯著增長。
在此次研究中最受到矚目的地方在於,研究團隊發現同樣是食用蔬菜,但吃生菜的參與者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比吃煮熟的菜的參與者還要低,顯示在預防心血管死因上,吃生菜會比吃煮熟的菜還要有效果。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這18個國家,發現在那些不太吃生菜的國家,民眾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比例,確實比有吃生菜習慣的國家還要高,因此建議大家應該要多吃生菜,不過研究團隊也坦承,關於生菜的食用劑量,以及相關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Fruit, vegetable, and legum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s in 18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