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中有許多「隱藏」糖分,即使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飲料,糖分也有20%的變動值。營養師建議,民眾在計算糖量攝取時,最好能將衛福部國健署建議的攝取上限再砍半,每日別攝取超過25公克。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日常飲食包含許多「隱藏」糖分,舉例來說,無糖的珍珠奶茶可能還有粉圓及多多、牛奶所含的糖分,董氏基金會就曾經測量發現,手搖飲料的半糖與全糖其實差不多甜;不少菜餚如糖醋排骨、醬汁也含糖,花枝丸含糖量甚至超過其總量的10%。
市售包裝飲料有營養標示,但糖分攝取量不好掌握。許惠玉指出,衛福部食藥署針對包裝食品營養標示的規範,碳水化合物的誤差值為正負20%,換句話說,標示糖量為30公克,實際糖量有可能36公克,因此民眾常低估自己的攝取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心怡說,常見的冰糖、二砂、白砂、果糖或玉米糖漿若攝取過量,身體會基於預防飢荒而有儲存動作,將之轉為肝糖與三酸甘油酯,後者是脂肪細胞的主要結構;當三酸甘油脂偏高,許多重要臟器會累積脂肪,而脂肪細胞會分泌介白質或促進發炎的激素,提升肥胖與糖尿病及跟脂肪細胞有關的癌症如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等罹病風險。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與許惠玉也提到,糖分也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不僅讓人精神較差,也影響膠原蛋白流失,因此確有「糖讓人變老變醜」一說。也有研究指出過量攝取糖分,會影響精子的濃度與品質、提升阿茲海默症風險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攝取糖量別超過總熱量的一成,換算成重量約45至50公克,許惠玉建議宜將數值再砍半。鄭心怡建議,一杯百分百的現榨柳橙汁,可能是由6顆以上的柳丁壓製而成,這個量可能就超過國健署每日兩份水果的建議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