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當大家四處追逐櫻花勝境時,東北部海岸潮間帶的岩上已慢慢鋪上一層綠,引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往取景。最著名的老梅石槽就因遊客太多,且競相踐踏,管理單位不得不請大家不要再踩上去了,希望到場的人都能看到那整片綠油油的美景。
綠色海岸 海藻入菜成佳餚
到底是什麼植物,能讓那整片岩石剎時鋪滿綠意?那是學名稱「石蓴」的海藻。這種片狀的海藻每年初春感受到海水溫度的變化,加上春陽日照增多,好像早已播滿種的草地一般,剎時就讓暗沉的岩岸變成亮麗的深綠地毯。
石蓴不但有觀光價值,近年來也拿來入菜,基隆市和平島就曾力推海藻水餃。其實,東北部海岸出產可食性的海菜種類非常多,早年是漁民免費的「加菜」食材。近年來,隨著食材的開發和健康訴求,海藻成為宴席上的佳餚,東北部觀光魚市也能買到不同的海藻,方便回家自己料理。
一般較常見的海藻有石花菜和鹿角菜,石花菜要經多次的水洗和日曬,石花菜乾可以加水熬煮,水濾出靜置就成石花凍;鹿角菜可以加番茄和小黃瓜涼拌,也可以快炒上桌。東北部海岸雖產紫菜,但量少,市面罕見。
石蓴烤乾 比海苔風味更濃
至於石蓴,雖然量大,較具經濟價值,但未經烘乾,不易保持且不好入菜。基隆市和平島雖曾推廣海藻食品,有店家銷售,但因空間及設備不足等因素,供貨並不穩定。石蓴烤乾後,還保有濃濃的海洋風味,就跟一般市售的海苔風味一樣,甚至更濃。一般都是加一些到湯裡增加鮮味,或是打入肉餡裡包成水餃。
其實,如果石蓴烤得夠乾,可以用手捏碎,拌入黑芝麻和微量的鹽,就可以像市售的海苔香鬆一樣,直接撒在白飯上,香味撲鼻。由於素食少有海洋風味食材,我也想到要將石蓴加到麵包裡。既有海苔香鬆的啟發,再聯想到海苔花生煎餅,那就仿一下風味,準備了石蓴乾末、花生粉、黑芝麻,以1:2:2比例混合,再加入微量的鹽(微量即可,因為石蓴烤乾時就有海水乾燥成鹽,帶有些微鹹味),做成海苔花生芝麻粉。
有了風味濃郁的粉料,要加進麵團就有不同的方式,一者是麵團打好後,把粉料直接拌入打勻;也可在麵團第一次發酵後,經分割、整圓,擀平鋪在麵團上再捲起。兩種方法都可以,只是要注意海苔花生芝麻粉是乾料,拌入或鋪上捲起都會吸麵團的水,影響麵團最後的發酵。解決的方法,前者是拌入前噴水濕潤,後者是鋪上時噴水濕潤。
海藻花生芝麻麵包
材料(4顆)
A
高筋麵粉 100% 1200g
水 62% 744g
台糖黑糖 5% 60g
鹽 1% 12g
初榨橄欖油 8% 96g
自養酵母 20% 240g
B
海苔花生芝麻粉 約120g
作法:
1.把秤好的材料A都倒入鋼盆中攪拌均勻,再倒在流理台上,用手揉。想吃口感Q一點的,可以揉久一點;不想吃太Q的,揉個10分鐘即可 。(採直接拌入者,就在這時壓平麵團,鋪上海苔花生芝麻粉,噴濕 ,切半、疊上重覆五次,就可把粉料均勻拌入麵團),最後把麵團整成圓形,放進鋼盆裡,封上保鮮膜,放進冰箱低溫長時間發酵。
2.發酵8小時以上,就可拿出麵團到室溫退冰並繼續發酵約4小時,等麵團脹到原來的兩倍大,就可以開始分割,約570g一顆(已拌入粉料者就切600g),再整圓、靜置約15分鐘。
3.採用鋪、捲法的,靜置後把圓麵團擀成寬約40公分的長方形,鋪上一層材料B約30g,再捲起來;直接拌入的,把麵團壓平再做成圓形;之後都是放在發酵布上做最後發酵。
4.最後發酵約1.5小時後就可進爐烘烤。進爐前約30分鐘,先打開電烤箱預熱,上下火設定攝氏200度。麵團放進烤箱,下火調降到攝氏190度,以免底部烤焦。約烤30分鐘,麵團中心用溫度計測量約攝氏94度或探針不沾麵團就可出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