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不通則痛 中醫妙方緩症狀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痛證中醫觀就是「不通則痛」,即人體氣血產生鬱滯、沖逆和瘀結等病變,形成臟腑、經絡等局部疼痛,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必須四診結合才能確診。

張醫師指出,痛證性質多半屬於寒熱兩類型,因為寒則收引拘急,熱則紅腫,兩者中以寒痛較多見,但仍需辨證論治,傳統中醫診斷痛證首辨寒熱、虛實、氣血,例如喜按為虛;拒按為實;初病在氣,久病在血。但是寒邪久鬱,可以轉化為熱,以致於令人疼痛持續不止。

張盈瀅進一步指出,診斷痛證主要是分辨痛的性質,一般刺痛多屬瘀血,結痛多屬痰食,切痛多屬實熱,脹痛多屬氣鬱積滯,隱痛和綿綿作痛多屬虛寒,時痛時止多屬氣分和蟲積。

此外,疼痛的地方如果有灼熱感的多為熱證和濕熱,有寒涼感的多為寒痰凝聚,痛證包括了病因、時間和體質的強弱,辨證時應該從全面出發,結合望、聞、問、切四診,全面考慮,才能作出確診。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痛證,「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所以才會有痛隨利減、痛無補法的說法。在這裡所說的利指的是通,不是攻下。

張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痛證根據邪氣的性質和受邪的部位,像是受寒者散之,因濕者化之,在氣者調之,以及通經活絡等,這樣的做法都是為了通利,當然,攻便秘,下瘀血,痛證上也可使用。

由於痛證多實,以通利為主,所以痛無補法。實際上疼痛也有虛證,不能將補法除外。虛且寒者宜溫補並行;但如果寒而不虛,則應以溫劑為主來加以治療。虛痛用補有通的意義,常與疏風、化濕、散寒、去痰等互相結合。不管是用通、用補,其目的都是為了去除發病的因素,進而調和氣血的正常運行。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中醫 養生 便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