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認為中藥是天然植物,藥性較溫和,因此喜愛使用中藥保健補身;但藥師提醒民眾,中藥也是「藥」,必須慎重使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藥師褚俊傑說,煎煮中藥時應選用陶瓷器皿,以鋁製鍋煎煮易產生有害化學物質;煎煮方法也要因藥材性能而採取適當的方式,才能使中藥的藥效充分發揮。
褚俊傑指出,中藥服用的時間也會影響藥效,服藥時間取決於病變部位和性質。若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暈、頭痛、眼疾、喉嚨痛等,宜飯後服藥;病在胸隔以下如腸胃、肝、膽及腎臟等疾病,宜飯前服藥。
另外,補養藥、健脾藥應飯前服用;寧心安神藥應睡前服用;瀉下藥、驅蟲藥應空腹服用;較刺激性藥物應飯後服用。
若民眾不清楚藥方性質,則建議飯後半小時內服用,服藥後不可立即平躺,這樣的姿勢會使藥物停留在腸胃道影響消化,感到不舒服。
中藥保存也非常重要,藥材在攝氏20至30度,相對濕度在60%以上環境,很容易發黴或招引蟲蛀;因此儲藏時必須控制溫、濕度,以防止變質。褚俊傑建議民眾將中藥放入冰箱冷藏,但要注意因濕度較大、容易受潮,所以在冷藏前可以多加幾層包裝,且避免久存。
褚俊傑強調,服藥忌食生冷食物、辛辣菸酒等刺激性物品,或油炸黏膩等不易消化食品、魚蝦蟹等腥羶發物。中西藥併用時,藥效會互相干擾或抵消,建議中西藥不要同時服用,應間隔2個小時以上。
【2009/07/27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