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李樹人】
過度運動、練習重訓,會導致疝氣嗎?中興診所台北疝氣手術中心主任林鼎淯指出,門診曾經收治到成年疝氣患者,許多人都以為自己太累,運動量過多,才會造成鼠蹊部上方腫脹,其實這些只是誘發疝氣,主要原因還是先天結構異常。
造成疝氣的原因為腹壁的薄弱或缺陷,腹壁是由肌肉及筋膜所構成,常因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以致於逐漸薄弱或缺損。另外,提拿重物、用力咳嗽或大小便,甚至是懷孕、肥胖,也可能造成腹壁的薄弱。
林鼎淯解釋,鼠蹊部上方有鼠蹊鞘膜,鞘膜的閉合情況直接影響疝氣。如果鼠蹊鞘膜完全沒有閉合,則在幼年時期就會出現疝氣。如果只是閉合不完整,就屬於疝氣高危險群,隨著老化或是外力影響,就可能引發疝氣。
另外,相較於女性,男性鼠蹊部位的骨骼肌肉比較尖,因此,鼠蹊鞘膜比較容易發生閉合不全問題,疝氣比率較高,其中又以瘦高型的男性屬於疝氣高風險群。
林鼎淯指出,一旦鼠蹊鞘膜弱點形成後,只要腹內壓力一大,就可能讓肌肉或筋膜裂開,如果一部分腸道等內臟經過這個破洞跑到外面來,這就是所謂的「疝氣」。
臨床顯示,疝氣最常發生在鼠蹊部的上方,醫學正式名稱為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平常症狀僅在兩側鼠蹊部凸起,但嚴重時恐出現腸道組織壞死,產生劇痛,還可能危及性命。
在治療上,目前可以內視鏡來修補疝氣,透過三個0.5公分至1公分的小傷口,就可用人工網膜來修補破洞,不需進入腹腔內進行,大幅降低腸沾黏風險,術後即可自由活動。
儘管治療技術進步,不過,林鼎淯指出,體型高瘦的男性為疝氣高危險,平常洗澡時應常觸摸自身兩側鼠蹊部是否凸出、腫脹,如果覺得疼痛,就應盡速就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