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0.jpg)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即便走路或健走的人走更長的距離與時間,與跑步的人的熱量消耗相同,跑者減輕的體重仍然較多。
跑者通常一開始就比健走者瘦,也比較容易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另一項研究顯示,跑者體內調節飽足感之荷爾蒙PYY3-36水準較高,有利於食慾控制。
同樣的時間內,跑步比走路多消耗2.5倍的熱量。160磅(約72公斤)的人,跑1小時約消耗800大卡,大概能燃燒1大片比薩餅的熱量。走路可消耗300大卡。
如果不計較瘦幾公斤、幾磅,健走與跑步一樣健康。只要消耗的熱量類似,都有助控制慢性病。慢跑與健走都是載重運動,一般來說,適度且不勉強的負重或載重運動輔助預防骨質疏鬆。
然而,跑者需更留意運動傷害。髕骨-脛骨症候群、大腿後側痛,小腿痛,腳踝扭傷都是常見的運動傷害。全力衝刺的跑步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如果不是專業運動員,未受過專業訓練,放慢速度較安全。
過度或不正確的跑步方式還是可能誘發軟組織發炎,曾因運動傷害導致關節炎的民眾,還是要留意不當或過量的運動可能讓發炎惡化。
北市聯合醫院骨科醫師羅浩儒提醒,業餘愛好運動人士,同樣要選擇適合的球具或球鞋,提高吸收震盪能力。跑者儘量選擇平穩不濕滑的跑道,可減少受傷機率。
醫師提醒,民眾要小心因運動不當,增加受傷風險,尤其在硬地上快速及長時間跑步要小心,赤腳、穿拖鞋運動受傷風險也較高。想達到跑步運動量,又沒辦法跑步的人,可以進一步採取「進階負重健走」的方式。在跑步機上以1小時4英哩時速散步的人,如果在手腳綁上訓練用的負重器材,運動量等同1小時跑5英哩的人。
※延伸閱讀》
‧健走有學問 不是隨便走一走
‧關節炎患者 健走要量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