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長年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且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早已不是新聞,衛生單位也常常在宣導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但究竟是哪個族群要篩檢?多久做一次?大腸癌篩檢又怎麼做?
【檢查一下,你該做大腸癌篩檢嗎?】
1.50歲以上的民眾(好發族群,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篩檢一次)
2.有家族史者
3.下列症狀持續兩周以上請速就醫:大便中有血、黏液者;排便習慣改變,時而便秘時而腹瀉;大便細小;常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摸到腫塊
【為什麼要大腸癌篩檢?】
1.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到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最多可降低33%的大腸癌死亡率
2.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存活率達九成
【大腸癌篩檢怎麼做?】
一、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
二、糞便潛血檢查
檢查糞便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因大腸癌腫瘤或息肉會受糞便摩擦出血,附著在糞便表面而排出。
檢查結果:
1.陰性:往後定期追蹤
2.陽性: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可考慮大腸鋇鏡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三、大腸鏡檢查
利用軟管檢查大腸內部,檢查過程若發現病兆或息肉可直接取樣或切除。
檢查結果:
1. 正常:每兩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即可
2. 發現息肉:切除、做大腸鏡追蹤
3. 發現大腸癌:治療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整理/鄭涵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