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又生!醫師提醒,小心腸瘜肉,切了又長!
從 2006 年起,大腸癌就成為國內罹癌人數第一名的癌症,但直到最近多位名人,如前總統李登輝、屏風創辦人李國修、資深法醫楊日松等知名人物相繼傳出罹患腸癌的新聞曝光後,很多民眾才開始正式「腸癌」的嚴重性。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腸胃問題形成普遍存在的病症,但是許多人並不自覺!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2010 年有 67% 的受檢者健檢前的主訴中並無便秘、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多、食道逆流等症狀,然而腸鏡檢查卻發現異常。
超過8成的大腸癌與腸瘜肉有關
腸鏡篩檢最常出現的前三大病症,分別為增生型瘜肉 (36.5%)、腺瘤型瘜肉 (21.5%)和黑色素沉澱 (2.1%) 。大腸癌是國人目前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超過八成的大腸癌又與腺瘤型瘜肉有關,因此千萬別輕忽腸瘜肉問題。
鄭乃源表示,在不分年齡層的情況下,有腸瘜肉的受檢者比例是 44%。 而 61~70 歲銀髮族,平均每三人中就有兩人有腸瘜肉 (64.2%);但是年輕人也不能輕忽,31~40 歲的初老族,每三人中也有一人有腸瘜肉 (33.7%)!
由於腸瘜肉和大腸癌有密切關聯,鄭乃源建議,如檢查出腺瘤型瘜肉,或位於乙狀結腸以上的增生型瘜肉,最好盡快切除,並且持續密切觀察,才能確保腸道健康。
腸瘜肉春風吹又生 比率逾2成
鄭乃源特別強調,腸瘜肉的切除並非一勞永逸,聯安發現腸瘜肉「春風吹又生」的比率逾二成。99年在聯安進行腸瘜肉切除者有 750 位,但隔年經聯安複檢提醒返回做大腸鏡者有 202 位,卻發現其中有 46 位 (22.8%) 再度發現屬於高危險的腺瘤型瘜肉。
不過,就算原來發現的是增生型瘜肉,也不可大意。鄭乃源表示腺瘤型瘜肉初期發展時,有可能會因太小而易被忽略,或是受檢者本身的體質是屬於快速發展型的,因此有瘜肉都需要追蹤。
例如有位一直維持標準體重的沈小姐,雖然 99 年在聯安做全身健檢時發現在乙狀結腸有增生型瘜肉,卻未放在心上。直至 101年初至聯安再做全身健檢時,卻發現瘜肉不但變大也變多了,除了原來 0.2 公分的增生型瘜肉,也發現 1.6公分「鋸齒狀腺瘤瘜肉」。
生活好習慣 定期篩檢 有助遠離腸癌
正確的腸胃保健應從維持良好日常習慣和定期篩檢並進。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與水分,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另外,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也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降低腸瘜肉的發生率。
從 30 歲起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項目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 (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 (身體質量指數) ≧24 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不讓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index.html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台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雲嘉南200人就有1人居冠
男子腹痛半年以為胃潰瘍 急診竟是大腸癌併發阻塞
大腸癌會遺傳嗎? 家醫:家人曾得過風險增一倍,常做6件事也增加罹癌風險!
便祕是否會罹患大腸癌?醫師:遺傳基因加這些生活習慣才致命
「醫師其實沒有比一般人健康」健檢名醫抗癌14年的領悟
腹脹、腹瀉、便秘是大腸癌? 這些異常小心是卵巢癌...5成確診已晚期
咖啡可減緩大腸癌進展? 新研究給解答
苗栗3兄弟一年內相繼診斷出大腸癌 家族遺傳風險高
照大腸鏡前3天的低渣飲食怎麼吃?一張圖表教你判斷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醫病天地/連環屁加排便改變 恐腸癌警訊
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有這2大壞習慣快通通改掉
老人貧血原來是大腸癌上身 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
婦人愛吃燒烤、煎炸食物 血便檢查罹患直腸癌
不管幾歲都要有警覺! 大腸癌年輕化,常做5件事形同慢性自殺
婦人糞便潛血呈陽性不在意 大腸鏡檢出3公分腫瘤
六旬夫妻同時得到結腸癌中晚期 醫揪罪魁禍首:嗑瓜子
有大腸癌家族史 40歲就檢查
這2件事與癌症息息相關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大腸癌!
婦人愛吃炸物 大腸鏡查出可能癌變的鋸齒狀腺瘤
愈年輕治療過程愈易復發!5成患者可透過飲食、運動預防大腸癌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男子肚子悶痛一驗竟是肝腫瘤 禍首是9年前腸癌轉移
「安倍辭了、黑豹走了」 大腸疾病不能輕忽,出現4類症狀須警惕!
「黑豹」男星大腸癌逝 台每14人中1人可能罹患
電影黑豹男星大腸癌逝 醫呼籲年輕族群注意6大警訊
猜你喜歡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血尿不會痛沒關係?醫:膀胱癌8成有無痛性血尿,還有其他這些症狀更要留意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胃口差、吃不下以為感冒別輕忽 當心是胃癌警訊!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晚期胃癌主要症狀:胃口差、體重下降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