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對部分血癌患者來說,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最後救命機會,但成功關鍵在於需從病患周邊血液收集到每公斤200萬顆造血幹細胞。台大醫院臨床發現,白血球生長激素搭配搭配全新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能有效協助七成以上患者,平均只要一天就能收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
99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非何杰金氏淋巴癌 (NHL)每年新增病患約2300人,多發性骨髓瘤 (MM)每年新增約500人,發生率分別是台灣血液癌症排名的第一、三名。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唐季祿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為化療搭配標靶治療,約六、七成可獲得改善,延長存活期,但其餘患者則治療情況不佳,復發機率高。
至於多發性骨髓瘤則屬於無法根治的腫瘤,即使接受化療,再復發機率相當高,唯一的治療目的為延長患者存活期,活得更久。
唐季祿表示,多發性骨髓瘤以及部分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必須透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來延長存活期,但相較於歐美,國內患者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比率偏低。
健保署最近核准了全新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搭配白血球生長激素,能有效七成血癌患者製造足夠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使用,平均可為病患省下60多萬醫療費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