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 左右肝癌形成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肝炎向來被視為台灣的「國病」,也因病患多而形成一門研究顯學,進而培養出無數優秀的研究人才。而被喻為「肝炎之父」的宋瑞樓,到陳定信、陳培哲,台大醫學院先後造就三位專攻肝炎及肝癌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一門三傑;而這次一同參與研究的台大醫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教授葉秀慧,又是陳培哲的學生,四代師徒相傳,更傳為美談。
如今陳定信、陳培哲和,更領先全球眾多研究團隊,找出性激素在肝癌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機制。陳培哲說,今後可進一步研究調控致癌機制的關鍵分子,提供肝癌預防及治療一個重要平台。
葉秀慧指出,B 型肝炎病毒會做出四個蛋白質,其中三個和B肝病毒的複製有關,但人類對第四個蛋白質HBx的所知有限,只約略曉得可能和肝癌的形成有關,因此英文簡寫加個「x」,以示「未知」。
但由雄性激素的研究結果顯示,原來HBx基因參與活化雄性激素的訊息傳遞路徑,增加男性B肝病患肝細胞的癌化能力。而被活化的雄性激素訊息傳遞路徑,更會反過頭來促進B肝病毒基因的表現,並增加病毒的複製,使得男性病患體內有較高的B肝病毒含量,成為繼續惡化肝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何男性肝炎患者較容易罹患肝癌。。
研究團隊另針對雌性激素的研究發現,女性肝癌的形成,有可能是透過微核醣核酸microRNA-18a的異常上升,而雌性激素正可抑制microRNA-18a,讓女性較不易遭到肝癌侵襲。因此整體來說,雄性激素促進男性肝癌的發生,雌性激素則相反,會保護女性不受肝癌威脅。
【2010/01/06 聯合晚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2021癌症論壇/影像確診+消融手術 力求早期根治肝癌
估千萬人肝癌風險高 肝基會呼籲全民「每年超一次」
沒症狀也會罹肝癌 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保健康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肝癌統計顯示南臺灣最多?醫勸:出現6症狀速就醫
免疫+標靶 第一線肝癌晚期治療
肝癌末期又轉移 男子經免疫治療撿回一命
肝癌晚期免疫治療 成功長肝如重生
癌症二號殺手「肝癌」 這3種人易罹患,醫師教你如何發現及治療
肝癌復發 免疫組合療法控制病情
台中壯年警猛爆性肝炎亡 醫師:B肝患者死亡占1%
今天是世界肺癌日! 逾半數人能避免,快檢查身體有無這7大警訊
治癒C肝不只防肝癌 台研究:胃癌淋巴癌降7成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壞掉的部份就好?營養師:這4種情況都不要吃了
65歲男子發現1.5公分肝腫瘤 選擇射頻燒灼術治療
治療晚期肝癌 長庚質子併免疫療法
晚期肝癌又轉移 質子合併免疫治療新希望
顏清標三弟也罹肝癌!每4人中1人會惡化為肝硬化
顏清標還沒出院 胞弟也入院治肝癌
顏清標換肝救命 醫師提醒肝癌3大防治重點
肝癌是沈默殺手 醫師籲超音波檢查護肝
原住民不菸不酒罹肝癌 腫瘤1年暴增10公分
超音波追蹤揪3公分大腫瘤 幸及早治療未惡化成肝癌
肝癌不想開刀怎麼辦?電燒療法新選項
B肝變肝癌 雞尾酒組合療法治療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猜你喜歡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男性40歲後頻尿 小心「男人癌」上身 少吃高脂肪食物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
2021癌症論壇/頭頸癌、肺癌 率先列入心理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