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胃癌

胃不好的人比較容易得胃癌、大腸癌?醫生解釋一種情況要小心

醫師進一步解釋何謂「腸胃不好」以及應該注意的情況。
醫師進一步解釋何謂「腸胃不好」以及應該注意的情況。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很多人認為自己腸胃不好,常出現胃痛、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症狀,但胃不好究竟代表什麼呢?這背後可能隱藏著其他疾病,日本東京腸胃科診所柏木宏幸醫師,就解釋背後原因以及日常應該注意的地方。

胃部虛弱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

Medical.doc》中柏木宏幸醫師指出來到診所求醫的人,大多抱怨自己的胃不好,很多患者尤其在壓力大、吃辛辣食物時容易胃痛或腹瀉。

胃部出現不適的原因包括:胃動力(胃部肌肉的收縮和蠕動能力)異常、胃酸過多、胃部高度敏感和黏膜異常。

一種典型的胃部疾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很可能是由於壓力等生活習慣造成胃動力異常和高敏感性,被認爲是胃部功能減弱的表現,症狀包括胃痛、胃灼熱感、脹氣(飯後感覺飽漲)或是飯後很快就感覺飽足,症狀通常持續超過六個月,並且在過去三個月內持續存在。

若伴隨腹痛和腹瀉,則可能是「過敏性腸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俗稱腸躁症,或是腸道菌叢異常的相關疾病。

胃不好的人真的比較容易罹癌嗎?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過敏性腸症候群」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屬於腸胃功能疾病,而非器官病變,意思是,消化不良或腸躁症並不會增加胃癌大腸癌風險

不過,如果腸胃功能弱是因為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胃炎,或是潰瘍性結腸炎,那的確會增加胃癌和結腸癌的風險。

腸胃若經常不適,需判斷是功能性問題,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發炎性腸道疾病,而後者會增加癌症風險。圖/ingimage
腸胃若經常不適,需判斷是功能性問題,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發炎性腸道疾病,而後者會增加癌症風險。圖/ingimage

哪些因素增胃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僅會提高胃癌風險,還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血液惡性腫瘤、血小板減少症等疾病有關。

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如果儘早根除治療,胃癌的風險也會降低三分之一,但仍需要定期進行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避免再次復發。

哪些因素增結腸癌風險?

大多數結腸癌是由結腸息肉引起的,而造成結腸息肉的主因是環境和生活方式。

由於結腸息肉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患者可能會以為是腸道功能性的問題,實際上卻是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等「發炎性腸道疾病」,而發炎性腸道疾病正是結腸癌的危險因子,需要及早追蹤治療。

結論

平日腸胃不好的人,並不代表是胃癌或結腸癌高風險群,需要小心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因此定期做內視鏡檢查非常重要。

另外,腸胃功能較弱者可以從日常飲食和壓力管理來幫助改善症狀,暴飲暴食、油膩食物、興奮劑、酒精、咖啡因、壓力......,這些都會對胃腸道造成負擔,有胃腸道症狀的人更應該避免。

發炎性腸道疾病 風險 大腸癌 胃癌 功能性消化不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