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胃癌

十大癌症存活率前3低 篩檢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重要風險因素,早期胃癌病患沒有明顯症狀,應定期檢查,掌握治療時機。圖/123RF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重要風險因素,早期胃癌病患沒有明顯症狀,應定期檢查,掌握治療時機。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常有腹脹、胃痛等毛病,多數人以為只是壓力大,習慣吃胃藥緩解不適。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胃部不舒服,小心是胃癌警訊。國人胃癌早期診斷比率不高,往往錯過了黃金治療期,因此胃癌和肺癌、肝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前三名存活率最低的癌症。

胃癌位居台灣人十大癌症死亡及發生人數第8名,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為胃癌、逾2000人死於胃癌。約8至9成胃癌由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國健署呼籲,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除菸酒,可減少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機率,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李宜家指出,要預防癌症發生,最重要的是「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以胃癌來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於無感染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也在1994年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重要風險因素,導致胃部發炎、潰瘍,在長期慢性發炎狀態下會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導致癌症。李宜家說,現行的胃癌篩檢,主要是透過碳13呼氣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並輔以胃鏡觀察胃部組織的病變。

國健署提醒,「經口傳染」是幽門螺旋桿菌重要的傳染途徑之一,當共同生活者中出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時,大多是共用碗杯盤等餐具造成其他人感染。因此,避免「共杯共食」並使用公筷母匙,可以有效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傳染。

國健署自114年起,擴大試辦終身一次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目前有17縣市參與試辦,如果民眾符合45至74歲篩檢資格,可先洽詢所在地衛生局。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先勿驚慌,依醫師指示回診,並遵循醫囑接受除菌藥物或進一步檢查,及早發現並進行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可降低胃癌發生率。

除了接受檢測與治療,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分享保「胃」5招:健康飲食、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遠離菸檳酒,如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及早就醫。另外,有家族史、慢性胃發炎者,屬於胃癌高危險族群,更要定期接受檢查。

"

延伸閱讀

科技業賣肝傷身?內科攜手在地健康管理診所推高階健檢留才

不到20歲也可能得大腸癌 你也是瘜肉高風險族群? 想做大腸鏡有哪些注意事項?"

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