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
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
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
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
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
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
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
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
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
「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
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
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
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常常胃痛會不會是胃癌?醫師曝胃癌最大危險因子
出現什麼症狀要懷疑是胃癌?什麼情況該做胃鏡?醫詳解胃鏡檢查步驟
上消化道癌患者身陷給付沙漠 台大醫師為癌友請命
愛吃醃漬食物易得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致命!飲食「8少2多」預防
癌變1年成晚期胃竟破洞 醫師提醒3點保胃健康
樂天銀董事長簡明仁飽受胃癌之苦 醫曝四大致病因子
這7種危險因子最容易導致胃癌 醫教你如何預防胃癌發生!
幽門桿菌感染會造成胃癌嗎?6生活習慣降罹患風險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健保大數據/109年胃癌調查數據
健保大數據/胃癌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廖啟智胃癌逝/健保署長:常跑腸胃科照胃鏡 不如戒斷一事防胃癌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
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胃口差、吃不下以為感冒別輕忽 當心是胃癌警訊!
晚期胃癌主要症狀:胃口差、體重下降
除菌預防胃癌 高風險群擬普篩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很多人輕忽的常見毛病是警告
癌症是由自己的細胞變異而來! 醫:做好這件事就能遠離「胃癌」
亞洲比歐美有更多胃癌患者 專家:可能跟這個原因有關
清大發現生物標記 精準標靶治胃癌
8成胃食道逆流照不出病症! 長時間發炎恐變成食道癌
輕微貧血當沒事 中年男腸胃竟長罕見瘤
胃脹.胃痛吃不下? 小心不只是消化不良 而是胃癌末期!
胃癌確診多為晚期!除了吃重鹹 ,還要提防8項危險因子
一周3天吃香腸又飲酒 工程員罹胃癌晚期
猜你喜歡
50歲後開始有不適症狀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攝護腺癌嗎?
LDCT肺癌篩檢7月1日起納入「5癌篩」 2族群及早預防
乳癌成文明病每36分鐘增1例 妙齡女4大問題釀病纏身
預防口腔癌 醫師:留意五大症狀速就醫檢查
乳癌拖2年乳房內鈣化如「降雪」斑駁 醫苦勸治療才改善
何時該切除食道?醫師詳解食道癌手術過程及術前術後照顧
50歲男血便以為「痔瘡出血」 竟是直腸腫瘤
把硬塊當粉刺,竟變9公分腫瘤!一位乳癌患者的教訓:「怕痛」,最後可能才要命
無痛換水大腸鏡 揪息肉效果更好
營養狀況是抗癌關鍵!營養師:治療期補熱量 恢復期均衡吃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常常胃痛會不會是胃癌?醫師曝胃癌最大危險因子
再生醫療超級昂貴 CAR-T新藥抗癌費用逾千萬元
輕忽小腫塊⋯腫瘤塞滿她乳房 醫嘆:早期治療可少受苦
月經不規則、停經後出血 醫籲:盡速就醫
消除腫瘤只靠清除癌症幹細胞足夠嗎?張金堅詳解癌症幹細胞真面目
未必會變少奶奶!免疫加化療 提高三陰性乳癌治癒率
我是癌友9/厭世、孤獨、我要活下去:找人聊聊的重要性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婦人沒抽菸卻咳血得肺鱗癌 靠多重療法才撿回一命
為什麼通過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醫師詳解食道癌危險因子、檢查及治療方式
海扶刀精準度大躍進!國衛院模擬技術縮短40倍手術時間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