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約有4000人新罹患胃癌,其中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主要經口沫傳染,避免共用餐具能有效減少傳染。
衛福部國健署製作懶人包《殺菌保胃戰:認識胃癌元凶幽門螺旋桿菌》(https://health99.hpa.gov.tw/flipbook/61013/#p=1),內容指出胃癌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遺傳、不良生活習慣、逆流性食道炎、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消炎藥患者、有胃部疾患等,還包括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國健署指出,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在人體胃部存活的細菌,感染後將降低胃酸強度、使胃部發炎,慢性發炎可能進展成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將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國健署提醒,胃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而頭暈,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而胃痛、嘔吐、出血,可能造成慢性胃炎而有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如有這些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另外,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通常是口沫傳染,因此應避免共用餐具、改用公筷母匙。
編輯推薦
‧擁6千萬模範夫妻退休搬進高級大樓 親戚上門揭穿假象:錢不代表一切
‧健康退休師夫妻65歲就入住養老院 不擔心9萬高月費直呼「太幸福」
‧吃藍莓防失智!藍莓一買回家就洗易發霉 專家教正確處理延長保鮮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