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早期根除 罹胃癌率降3成

幽門螺旋桿菌外觀有數根鞭毛,可螺旋狀前進,因此得名。澳洲醫師貝利馬歇爾和羅賓華倫於發現幽菌造成胃潰瘍,兩人在二○○五年獲諾貝爾醫學獎。(圖/摘自網站)
幽門螺旋桿菌外觀有數根鞭毛,可螺旋狀前進,因此得名。澳洲醫師貝利馬歇爾和羅賓華倫於發現幽菌造成胃潰瘍,兩人在二○○五年獲諾貝爾醫學獎。(圖/摘自網站)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國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證實,早期根除幽菌,可降低三成胃癌發生率,根除時間愈早,效果愈好。

這項研究由國衛院及台大、義大、台中榮總組成研究團隊進行,利用健保資料庫,追蹤八萬多名感染幽菌的消化性潰瘍患者,長達八年。

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罹患胃癌機率較高,但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後,罹患胃癌危險性明顯減少。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今年八月的「消化學期刊」。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說,過去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研究僅止於動物試驗,即使有少數人體試驗,也無法釐清因果關係,台灣是全球首度在自然狀況下進行大規模人體研究。

胃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五位,僅次於肝癌、肺癌、大腸癌、口腔癌及乳癌。但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說,早期胃癌發現率不到兩成,進行性胃癌治療的成績也相當有限;台中榮總胃腸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說,胃潰瘍患者若沒根除幽菌,罹患胃癌機率將增加二點二倍。

吳俊穎說,研究發現,不論年齡、性別跟潰瘍發生的位置,只要是在消化性潰瘍住院後一年內根除病菌,跟住院後一年才根除的患者相比,胃癌發生率少了三成。

研究還發現,每增加一歲,罹患胃癌機率就上升百分之三。

只要用抗生素治療一周,幽菌根除率可高達八成五,抗生素治療效果還可隨時間累積,患者出院後七年罹患胃癌機率,比出院後三年罹患率降低五到六成。

研究也發現,同時是消化性潰瘍,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者,罹患胃癌機率低於胃潰瘍患者。林肇堂說,這類患者胃酸分泌較多,幽菌不易存活,胃癌發生率跟著下降。

專家建議/感染沒症狀 不必盲目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健檢中心紛紛推出呼氣檢測項目,但專家建議,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高危險族群應做胃鏡與切片檢查,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不必盲目篩檢。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說,每一百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百分之十五到廿會出現消化性潰瘍,八成的人終其一生只有胃炎,僅百分之一到三的人罹患胃癌,比率並不高。

由於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也不會出現消化性潰瘍,加上抗生素治療可能出現抗藥性,吳明賢不建議全面篩檢,非高風險族群又沒有症狀的人,千萬不要因為恐慌就到胃腸科檢測。

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建議,胃癌高危險族群為有胃癌家族史、罹患萎縮性胃炎、小腸黏膜跑到胃裡去的小腸化生及胃潰瘍患者,最好做胃鏡加切片檢查,了解是否有胃潰瘍或癌前病變,以及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再以抗生素根除。

至於坊間流行的碳十三檢測及抽血檢查,他表示,前者只能確認是否有幽菌感染,無法得知胃部是否有病變,他也不建議抽血檢測,因為充其量只能證實曾經感染過,無法確認現在是否仍有病菌存活。

幽菌如何進入胃裡?林肇堂說,「透過糞口傳染,小時候吃進去的」,最容易感染年齡是小學到國中時期。

他說,研究發現,幽菌感染率跟兄弟姐妹多寡有關,小孩數目愈多,感染率相對較高,因為共同生活、分享食物,若家長有嚼食後再餵食幼兒的習慣,也會增加感染率。

【2009/10/27 聯合報】

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