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
假牙沒裝好,一直刺傷或摩擦口腔,小心惡性變化。口腔內的斑塊往往是特殊的刺激所造成的口腔癌前病變。雖然口腔癌前病變不代表已經發展成口腔癌,但是如果長期不治療或刺激一直存在,以後惡化發展成口腔癌的風險不低,民眾仍需留意。
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內的一些惡性腫瘤,可以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大多數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的麟狀細胞惡性轉化形成,稱為麟狀上皮細胞癌,台灣地區以頰黏膜癌及舌癌佔大多數。
口腔癌發生原因包括物理性致癌因子與化學性致癌因子。物理性致癌因子主要為不適當假牙慢性刺激造成。化學性致癌因子主要為抽菸、喝酒、嚼檳榔。
口腔癌前病變的原因和口腔癌相同。在台灣八成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習慣。檳榔含有檳榔素、檳榔鹼是致癌物,有些檳榔中還會添加荖藤花穗增加口感,這種成分含有大量的黃樟素,也有致癌性。另外石灰等添加物,會刺激口腔黏膜。如果斑塊為紅色,則稱為紅斑症。斑塊顏色越紅,惡性轉變為口腔癌機率越大。由於紅白斑症患者多數沒有疼痛等臨床症狀,在病症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感覺斑塊處黏膜部位有粗糙感,甚至輕微疼痛後才會就醫。
口內所有斑塊都建議做組織切片檢查,若切片檢查顯示沒有上皮變異,或僅有上皮輕度變異,可以雷射、光動力治療或冷凍治療,並三至六個月定期追蹤即可。若斑塊經組織切片檢查已有中度以上的上皮變異或疣狀增生時,就會建議整個切除。有些病例需另做植皮手術。
北市聯醫牙科醫師林慧娟表示,口腔白斑約有一成未來可能會惡化為口腔癌,若伴隨有疣狀增生、上皮發育異常,日後發生口腔癌的機會更大。她建議成人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口腔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