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異物嗆食可大可小,若跑進「這裡」最麻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頭頸癌

口腔癌末病人增 5字訣助及早發現

5症狀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國健署  圖/123RF
5症狀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國健署 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第4名,根據國健署108年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發生個案8204人中,9成為男性。醫師提醒,新冠疫情讓許多患者畏懼就醫、篩檢,等到病情惡化到口腔癌第4期才就醫,多半為時已晚,呼籲民眾應盡快回診,並且兩年追蹤一次。

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致命關鍵,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高5倍,若皆有三種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罹患風險更高達10.5倍。

全國口腔癌篩檢資料發現,透過篩檢發現的口腔病變者,7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搭配治療,就可降低癌前病變惡性轉化的風險,加上定期檢查,更可降低26%死亡風險,早期發現、適時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

馬偕醫院總院癌症中心主任呂宜興表示,近2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民眾畏懼就醫、篩檢,等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因此常見患者疾病嚴重度遠大於以往,包括癌細胞已有肺部、骨頭轉移,甚至局部腫瘤大到「超過我們想像」,即便醫療介入也很難處理。

呂宜興指出,近期發現口腔癌第4期患者比率很高,很多是4B、4C期患者,不僅花更多精神及強度治療,結果可能不盡理想,有些患者及家屬可能會因此喪氣、放棄治療,沒想到因為疫情拖半年、一年時間就醫,卻造成嚴重後果。

「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3分鐘。」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至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檢查發現是早期病灶,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

國健署提醒,口內只要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症狀,應盡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口腔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