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兩種檢測 幫助早期發現
衛福部107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續37年蟬聯死因之首,
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來說,攝護腺癌排名第六,每10萬人中有11.8人因攝護腺癌死亡。
攝護腺癌又稱「男人的無聲殺手」,
且攝護腺肥大與癌症可能同時存在,不易早期發現。
今天的健保大數據深入探討攝護腺癌,
提醒您及早發現、聰明就醫,與癌和平共處。
每年新增 超過4000病例
李伯璋表示,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台灣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為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進展速度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當癌細胞慢慢長大、逐漸壓迫到尿道時,才開始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下泌尿道症狀,像是頻尿、夜尿、尿流細小或解尿不順等情形,但因症狀緩慢,且與攝護腺肥大症狀雷同,容易被忽略,疏於就醫,難以在早期發現。
一旦等到出現血尿、水腫、骨骼疼痛、體重減輕等情形時,則可能為晚期攝護腺癌,癌細胞已經轉移至其他器官。
無聲殺手 可以及早發現
攝護腺癌雖是男性無聲殺手,但並非無法早期發現。李伯璋指出,泌尿科醫師檢查男性攝護腺癌時,最直接方式就是肛門指診,檢查攝護腺有無異常硬塊;另外可透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抽血檢驗來看指數是否異常升高,此為現行最常用、簡易的方式。
不過,在檢測PSA前,最好避免騎單車、攝護腺按摩、肛門指診等,才不會使指數異常飆高,影響檢查結果。
早期切除 八成可根治
在攝護腺癌治療上,期數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李伯璋表示,若為早期(一、二期)患者,腫瘤仍侷限在攝護腺內,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利用手術方式切除攝護腺,八成以上可以根治,且術後復發的機率不高。
手術分為傳統、腹腔鏡及最新的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後兩者為微創手術。
傳統攝護腺切除術需開腹,耗時、出血較多、風險大、恢復期長,且恐有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後遺症,故現行各醫院已少施作;腹腔鏡手術則有傷口小、復原時間快的優點,雖藉內視鏡可有較清晰視野,但仰賴人工操作,且為2D空間、靈活度較低。
減輕負擔 達文西部分給付
相較之下,達文西機械手臂屬於3D空間,由醫師操作機器人手臂輔助執行外科手術,可以減少對組織造成的傷害,出血量更少、降低感染機率及併發症,並加速病人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低手術後疼痛及減少疤痕,患者多在術後一至二周就能下床,重返工作崗位。
不過李伯璋也說,達文西手術價格昂貴,健保署從106年開始給付攝護腺癌使用達文西手術,可以申報手術費及腹腔鏡費用,減輕患者與家屬負擔。
晚期患者
荷爾蒙療法抑制癌細胞
若有手術顧慮,則可採放射線治療,利用放射線照射攝護腺,破壞並根治分裂繁殖的癌細胞,但有可能傷及攝護腺周邊組織如膀胱和直腸;如為晚期患者(三期以上),則採荷爾蒙、冷凍治療等來抑制攝護腺癌的生長。
攝護腺癌發生原因主要和年齡、遺傳、飲食西化等因素有關,若及早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高。李伯璋表示,攝護腺癌患者無須驚慌,應積極治療,不可因為擔心術後雄風不再,而拒絕就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與歐美同步新世代影像檢查 攝護腺腫瘤一次揪出
每天喝幾杯咖啡可能會降前列腺癌風險?研究揭密
醫院辦21場攝護腺癌篩檢 2000人揪出100人PSA指數異常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活得夠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醫病天地/沉默疾病攝護腺癌 發生率第4名
台中榮總攝護腺癌病友會 婦人問:丈夫能重振雄風?
與攝護腺肥大相似!攝護腺癌確診逾3成已晚期 醫師教你預防之道
補充睾固酮對攝護腺癌有益?教授:貿然去做就悲劇了
醫院免費為男性篩檢攝護腺指數 病友捐百萬響應
攝護腺癌檢查 新式攝護腺切片精準更安全
全身骨疼竟罹晚期攝護腺癌 醫籲50歲以上男性做PSA檢測
健康醫點靈/攝護腺健康指數 驗癌更精準
男性的隱形殺手!排尿困難、頻尿、尿不乾淨都是警訊
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不能輕忽的高風險攝護腺癌
老翁異常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誰說攝護腺術後包尿布?中榮65%病友跟尿布說Bye Bye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不是等到血尿才就醫!醫師: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第3、4期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治療 四大特色醫院
影/男性福音!PHI抽血驗攝護腺癌 減少71%不必要切片
男性攝護腺癌 研究:香菇可降風險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治療 四大特色醫院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2大族群應定期檢測PSA 這些飲食應避免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高齡患考慮放射線療法 晚期患截斷荷爾蒙分泌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三種手術各有優缺點 專業分析教你怎麼選
健保大數據/區域、地區醫院 攝護腺癌手術人數不輸醫學中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