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雞肉致癌?營養師教吃雞肉怎減少致癌風險
日前出爐一份最新研究,英國牛津大學發現,雞肉等家禽肉食和特定癌症有關聯,包括惡性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然而該研究僅指出雞肉和特定癌症的關係,並未調查出原因,或許有其他因素導致這種關聯性,像是肉本身含致癌物質,或是烹調方式所致。
老說紅肉、加工肉會致癌,難道雞肉也致癌?
然而我大概瞥了一眼便就回覆對方說:“這種研究你就不要看了”。
1. 新的營養學研究都別看!
其實營養常識想要推翻都比較難,想要進入大家的視野範圍,必然得是離奇、違背常理的信息。營養學的研究常常又只能發現相關性、難以證明因果關係,因此單獨一篇大眾媒體報導的新研究參考價值就不大。
相對於獨立的研究,尤其是流行病學營養研究,還是該領域最新專家共識比較便於大家理解和參考,當然要是根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結合了具體情況、經驗的指南那就更靠譜了。
簡單來說,有關吃飯這件事,對於多數人看膳食指南就夠了。 不過既然被問到了,下面就我就簡單跟大家講一講這項研究到底說了什麼、怎樣吃雞肉更健康。
2. 這項研究說了什麼?
我去找了一下這篇文章的原文,倒確實是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他們分析了英國的47萬人群的數據,隨訪多年後發現其中有2.3萬人被診斷出了惡性腫瘤。
通過進一步的統計發現:紅肉的攝入與結直腸癌呈正相關。可以理解為每多攝入50克,會升高20%的結直腸癌風險,同時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14%。 加工肉類和結直腸癌的風險也呈正相關,每天增加20克,風險會增加16%。另外這項研究他們發現的新結論是:禽肉類與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呈正相關,每天增加30克前列腺癌風險會增加11%,非霍奇金淋巴瘤風險會增加26% 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發現了相關性,並不足以證明這些癌症風險的增加是因為禽肉攝入。這些相關性的數據還可能受到混雜因素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 如何解讀?
我看完之後覺得還是挺有意義的,因為這項研究的數據規模還是挺大的,而且人群特徵也很明顯。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紅肉、加工肉類會增加癌症風險,由於是常識所以上不了新聞了,而關於禽肉的這項比較特別的數據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項研究而改變日常的飲食習慣。 其實在2019年8月6日還有一項新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肉類和乳腺癌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增加紅肉的攝入會增加23%的浸潤性乳腺癌風險,增加禽肉則會降低15%的浸潤性乳腺癌風險,另外烹調方法上也會有影響。 總之,按照上述這項研究,建議用禽肉來代替紅肉。
3. 雞肉怎麼吃更健康?
藉著這個機會,還是帶著大家複習一下雞肉的營養。
▎ 雞肉有什麼營養?
雞肉本身算是白肉,相關養殖產業非常發達,算是性價比很高的一種優質蛋白質來源。
尤其推薦雞胸肉,因為雞胸肉的脂肪含量很低,幾乎沒有碳水,所以在很多的健康膳食模式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它。拿一份雞胸肉來說,熱量大約是100千卡,其中脂肪只有2克,還有160毫克鉀,接近20克的蛋白質,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如果你選擇帶著皮一起吃,熱量會激增至400千卡,脂肪含量更是翻了數倍。除了常見的這些營養素以外,雞肉中的硒、維生素B6、菸酸等等含量也很豐富。
▎ 雞肉的風險
但是雞肉是一種食品安全風險比較高的肉類。這和它的解剖結構有關,牛排就安全很多。對於雞肉的加熱溫度要求比較高,一般建議達到中心溫度74℃,或者說一定要做熟透了,這樣才能減少沙門氏菌、李斯特菌之類的風險!包括在冰箱保存的時候,一般雞肉在冷藏下只能保存一兩天。烹調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生熟分開。
▎ 烹調建議
· 少喝雞湯
總體來說,像是雞湯和炸雞都應該盡量少吃,雞湯對於一般的營養價值並不大,反倒是還要警惕其中過量的油鹽。除非是消化功能很差的朋友,需要靠雞湯來開胃,否則真沒有必要喝雞湯。
· 少吃炸雞
至於炸雞更不用說了,真的是熱量炸彈。偶爾吃一吃算了,更不應該去配啤酒。
· 少鹽
烹調的時候可以配橄欖油或者各種蘸醬,還有調味品等等。注意少放點鹽就會更健康。我曾經在便利店買過幾次雞胸肉,真的好鹹,我決定以後還是不買了。
· 配蔬菜
把雞胸肉搭配蔬菜,全穀物或者雜糧,就是一頓有碳水,有高蛋白質,有蔬菜的減脂餐了。
4. 紅肉和加工肉類怎麼吃?
前面分享研究成果的時候,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加工肉類和紅肉的致癌證據是相對更充分的,是要注意限制攝入的,這點相信不需要我多解釋。像是豬肉牛肉羊肉,這些都算是紅肉,還是應該少吃的,不妨通過雞、鴨、魚、貝殼類的食物來代替,甚至還可能更環保。這裡特別要提醒的是,特別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肉類還會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這兩種致癌物。
▎ 減少烹調中致癌風險的方法?
1.總體來說,如果你能夠控制一下加熱的溫度,比如把加熱溫度控制在200℃,一般就會好很多。
2.不要把肉直接放在明火上或者熱的金屬表面去烤製,同時控制一下時間。
3.你還可以先把肉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一下,中間已有部分熟了之後再去烤製,也可以顯著的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生成。
4.注意烹調時經常給肉類翻面。
5.可以把燒焦的部分最後剪掉。
6.某些肉類加熱過程中滴下來的油脂直接丟棄即可,不要想方法收集起來再吃。總之雞肉還是不錯的一個食物,但更重要的還是整體的飲食結構和烹調習慣。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不中斷 關鍵在營養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被中斷 最大絆腳石是營養失衡
常見10種易增罹癌風險食物 營養師:紅肉攝取建議一週最多3次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影響療程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醫師說不利抗癌
「斷食療法」可以治療癌症嗎?建議遵循飲食6要點
胰臟癌元凶是「糖」!少吃甜就沒事? 1情況風險是別人的6倍
黃豆到底能不能吃?教授告訴你黃豆是致癌還是抗癌
抗癌最關鍵/變瘦、好累、沒胃口 EPA改善慢性發炎
為什麼他不想吃/是對食物恐懼 還是照顧者給的壓力?
化療有6種副作用讓病人胃口差 營養師提供進食解方
罹患癌症有什麼食物不能吃?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抗癌
低醣、優脂、高蛋白避免發炎 近年癌症營養趨勢
避免發炎轉癌 專家提供抗癌餐盤
咖啡可以減緩大腸癌進展? 研究發現:咖啡中的多酚可能具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韓柏檉的抗癌餐盤 面對面告訴你
癌從口入不是謠言,是真的! 吃飯時6個習慣超NG,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為咖啡正名!研究:每天喝咖啡可提高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生存率,四杯及以上效果更佳
癌友疲憊吃不下別輕忽 身體發炎恐延誤救命
癌友飲食五迷思 醫:吃錯炎值高40個月存活率恐僅一成
飲酒致癌,卻難免小酌怎麼辦?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風險
香噴噴的燒烤令人難以抗拒,卻暗藏致癌危機 家醫教你3招健康吃!
食品添加物、防腐劑...台灣人罹肺癌 可能是吃出來的
癌症很多是吃出來的!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天天外食便秘 他洽公順便免費篩檢竟大腸癌第一期超吃驚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注意身上不尋常黑痣防癌 專家揭多數人忽略的部位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第一線 標靶治療超前部署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